当人们生活波澜不惊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相信明天会更好。
可一旦我们遇到消极时,我们会恐慌于明天会更糟。
有人说,睿智的人会对“”明天会更好”这一命题,展开理性的怀疑,因为他们的信念与情绪无关。
为什么说到这里呢,因为马上就要新年了。
新世相2月13日的公众号《29个笑了一年的过年故事》
前头的一段文字,真的好像爸爸妈妈在沙发边上,躺着对我说一段段每天都在上演的生活情景。真的让我更加相信新的一年会更好。
我理解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因为这个时间跨度比较长,他把更好的主观愿望放在一整年的阶段性这一时间概念里面。
既不会给人以压力,不要求你明天、后天就怎样怎样;
同时带给你一点点,我们普通人津津乐道的仪式感。
而这种仪式感,一如方宏进老师所说,是我们的文明传下来的。
就好像之前,春节祭祀风调雨顺,我们虽然看不到电影里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活动。
但我们现在依旧奉行的年会、家庭团圆、回家过年这些现代祭祀活动,也是传递一个同样的理念。
增强家族的内部团结、巩固族群的秩序和管控权威、对内为每个个体树立信心、对外展现这个族群的战斗力。就像他们杀猪宰羊,在新年比武、竞赛、各种大型仪式一样。
所以不管我是窝在家里发一个朋友圈,
还是迈开步伐与父母去庙里烧柱香,
都是通过仪式感,加强自己对这美好愿望的深信不疑。
我怕我要是,碎嘴发个誓、许个愿,恐怕很快就忘记了。
但是我坚信,如果采取一定形式许过的愿望,
强化自己对愿望的认知
坚持实现就更有希望
至少更有可能坚持到给你回馈的那一天,而回馈会吸引你继续坚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有好事发生。
这是这个节日特有的一种力量:
哪怕发生什么不太好的事,我们也变得更有勇气、更有肚量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