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曾被认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关卡,是或辉煌或黯淡一生的逻辑起点。被人们形象地誉为“跃龙门”,一入龙门,身价十倍;一朝失手,顿落尘埃。因此,高考是学生家长老师谁都不敢懈怠的大事,是家庭社会国家都高度关注的要事。
自古以来,科考就是寒门子弟唯一的晋身路径,金榜题名被视为人生四大快事之一。而且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下,科考更是万众瞩目。无论贵族富贾还是寻常百姓,都希望子弟们有机会登龙门,上天子堂,光大门楣,荣宗耀祖。“进士及第”的牌匾,是千金难买的高贵,是可以世代相传的光荣,是子孙们引以为豪的资本。只要有一点可能,每个家庭,无论贫富,都会将孩子送去学堂读书,读书人也因此额外受人尊重。像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等人都是家境贫寒条件艰苦的寒门士子,通过发愤读书,终于通过科考一举跻身仕途,成为流传千古的大家。
科举制度废弃以后,大学开始出现,读书之风更加盛行,能够进入高等学堂的人越来越多,二三十年代,西学东渐,许多学子漂泊海外发奋求学,融东西学为一体,回国办学教学,一时大师云集,学校林立,上大学便成为风尚。虽然其时军阀蜂起,但社会对读书人的尊重依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虽然照办,但知识分子地位不显,有时知识还是负担和累赘,工农兵是五十到七十年代的社会主角,高考在人们心中并不具有多少存在感。知识甚至一度受到践踏。
改革开放后,恢复了高考,也恢复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高考变得神圣时尚起来,人们蜂涌而上。因为大学少,招生少,高考录取率特别低,因而中榜者如凤毛麟角,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只要一踏入大学之门,工作生活就不用愁,一切都由国家分配安排。人们对大学生自然是刮目相看。上不上大学有天壤之别,很多学生为园大学梦,不断复读,誓跃龙门。
时至今日,高考仍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虽然时代变了,人们对经济更加看重,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也更多了。但对知识的尊重有增无减。确实,当下很多博士硕士名牌大学生在为没读多少书、高考落榜的老板们打工,然而那些尖端科技,高深思想,不是高智商的读书人又岂能研究;治国理政,国际交流,没有丰富知识如何做得到?
近年来因为大学扩张迅速,几乎近半的学子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不能进入大学的,步入社会也有充足就业或者创业选择机会。高考似乎已经不是唯一的成功路径。有些富裕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到国外念书,避开高考;有些经商的家庭让孩子继承家业,无用高考;当然,更多的家庭一边数落教育体制的不公,一边照常鼓励孩子随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中国从来都是个竞争激烈的国家,世界从来就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高考开始,就投身于万马奔腾的竞争洪流,在拼搏中展开自己的丰富人生,难道不是一个强者之所为吗?
从容高考,勇于竞争,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