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小时候嘴很馋的,可以吃零食停不下来那一种。还特别喜欢煎炸热气一类的,像方便面,像沙琪玛。
那种酥脆的口感,那种油炸后的香气,对我有着深深的诱惑。
有人说过,当一个人压力很大,很焦虑时,会不自觉爱吃甜食。
小时家里很穷,兄弟姐妹也多,爸爸妈妈每天拼命干活,人一劳累心情也很坏。作为老大的我,常常就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好像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都要挨骂挨打。我长时间被莫名的恐惧笼罩着,无处诉说的憋屈,还有无尽的抑郁寡欢与茫然。
我的发泄与聚焦点全落在了吃酥脆零食上面。每周那点零花钱,多时拿来买这种酥脆的零食了。
咬一口,“嘎啦”一声,随着口腔里唾液的分泌润滑软化,味蕾便迎来甜滋滋烘烘香的享受。
不安与落寞迷惘,虽然也没有消除,但起码暂时性给镇压了下去。
002
虽然很早就吃过沙琪玛了,但我却是到了高中才无意得知,这种好吃的有一个很拗口的名字——沙琪玛。
为什么会叫沙琪玛?
有一个传说是清朝时,在广州任职的一位将军,姓萨,喜爱骑马打猎,而且每次打猎后都会吃一点点心,还不能重复!
有一次萨将军出门打猎前,特别吩咐厨师要“来点新的玩意儿”,若不能令他满意,就准备回家吃厨子。
负责点心的厨子一听,一个失神,把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偏偏这时将军又催要点心,厨子一火大骂一句:“杀那个骑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点心来。
想不到,萨将军吃了后相当满意,他问这点心叫什么名字。厨子随即回答一句:“杀骑马。”结果萨将军听成了“萨骑马”,因而得名。
003
后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厨房大而整洁,我萌生了要做好多美食的念头。
于是沙琪玛做起来了。
首先准备材料:
中筋面粉250g
鸡蛋3个
泡打粉5g
细砂糖100g
麦芽糖100g
水30g
炒熟的白芝麻 适量
玉米淀粉 适量
葡萄干 适量
葡萄干 适量
做法:
1/面粉、泡打粉混合过筛后,加入打散的鸡蛋液
2/揉成湿润的面团
3/在面团表面撒些玉米淀粉使之不黏手,将面团静置松弛15分钟
4/在台面撒少许玉米淀粉,将静置好的面团擀成约0.2cm厚的面片(面团太大不好擀,可分成若干份)
5/将擀好的面片切成细条(尽量切细均匀些,因为炸时会蓬松)
6/切好的细条撒些玉米淀粉防止黏在一起
7/锅里倒入适量油烧至5成热,将细条分次放入锅里炸至浅金黄即可
8/将细条全部炸好备用。(炸的工程有点庞大,多点耐心就好)
9/煮糖浆:
把细砂糖、水、麦芽糖倒入锅,用小火加热,直到细砂糖溶解,糖浆出现小泡沫
10/继续用小火熬煮,直到糖浆能拔出细丝的状态,说明可以了
11/将炸好的胚条、葡萄干、白芝麻一起倒入锅,快速翻炒,使胚条均匀的裹上糖浆
12/趁热的时候,倒入抹了油的盘里,用铲子使劲压平,待冷却后即可切块食用
各种小美味做多了,有同事说无添加剂的,吃着放心,让多做些卖给她们。
每次一众美食出来,沙琪玛都是卖光得最快的。吃过的都说新鲜软糯,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