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文章以构思精巧,语言幽默为特点,而他的“欧·亨利式结尾”更是以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闻名于世。在他的作品中,我对《警察与赞美诗》有颇多的感触。
故事讲述了苏比,一个一贫如洗的年轻人,面对着凛冬将至,千方百计地犯罪,希望一次入狱而躲过冬天的寒冷,但警察对这明目张胆的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在苏比绝望之时,他听到了从教堂中传出的赞美诗的歌声,正当他被赞美诗洗礼,决心改过是非,警察却将他宣判入狱,满足了他昔日的愿望。
苏比的生活是惨淡的,或者至少是贫穷的,但他却并不悲观,他的语言和行为中时不时透露出了幽默,可不悲观却并不等于积极,他习惯了生活的贫困,并失去了改变现状的想法,这使他显得比因贫穷而愁苦的人更可悲,比怨天尤人者更令人厌恶,虽然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的富足却能够改变所处的境地,而精神一旦贫瘠,纵使经济上富可敌国,却也无法挽回灵魂的堕落与内心的空虚。当时的美国,却正处于这中状况,这种由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状况,这种虽然物质上贫富差距极大,但精神上却无一避免空虚的状况。
全文真正令人震惊的是警察的态度,而这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一点。警察对于一个刻意犯罪者视而不见,而将一名虔诚接受洗礼的穷苦平民抓捕入狱,这一看似荒诞的行为却将当时执法机关的黑暗与愚昧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读者眼前。执法机关作为连接人民与法律的部门,手中掌握这惩罚的权力,而国家权力的实施也正是由惩罚手段作为依靠。而奖惩却互相颠倒,该惩罚的视而不见,没做任何事却被送进监狱,这种荒诞的执法行为必将招致社会秩序的紊乱与体系的瓦解。
其实,撇开社会因素,这篇文章倒也充满了讽刺意味。前文花了大把墨水描写苏比费劲周折渴望进入监狱,失意后经历了一个强烈的转折,改变了内心的追求,想要正正当当做人,可随之又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将苏比送进监狱,两个转折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虽然得到的当初自己苦苦追求的梦想,但却没跟上内心改变的脚步,可真是造化弄人啊!
最后,我不得不感叹欧·亨利先生笔下的小说构思之精巧,而“欧·亨利式结尾”又令人难以猜到结局,行文间语言朴实幽默,有时更是有些荒诞,但核心之思想却耐人寻味,或许这正是欧·亨利先生笔下小说的引人入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