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黑山寨,一个充满了土匪色彩的地名,却住着一群再普通不过了的农民。

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差点成了农贸市场和乡政府的建址。

转折点是破除迷信,又正好赶上了大量采石修水渠,打碎了据说是龙门阵的龙头啥的,聚集人气的热闹场所,一下子变得萧条起来。但出生在这个地方的女娃娃比较幸福,父母没什么重男轻女的趋向。

大概带了一个“龙”字的缘故,出生在黑山寨的男子很受某种眷顾,反倒是身为他们的媳妇儿比他们更操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显得更沧桑。既能上的厅堂下的了厨房,还能出门赚钱,更能耍得了刀子处理家禽。上梁盖房子,检修家里的线路问题维修家电,亦不在话下。家里一半以上的重大决策,都是由她们拍案拿定主意。这就造成了女孩的地位,比其他地方高。

王向军头个孩子是女孩,也是院子里唯二两户人家家里的头个孩子是女孩。其余人家家里的头个孩子,均是男孩。一开始有人跟他作伴,觉得家里头个孩子是女孩,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他的难兄弟第二年就添上了男丁,他的天仿佛一下子塌了,做啥事都不得劲。

哪怕走在路上,他都感觉到有人在他的背后戳脊梁骨。即便他的难兄弟几次三番在他耳边唠叨:“没人看不起你,更没人在你背后戳脊梁骨,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才疑神疑鬼。再说了,孩子又不是泥巴坨坨,想要男孩就捏男孩,想要女孩就捏女孩。”

王向军急红了眼眶,粗着脖子恶狠狠怼道:“你是有儿子的人了,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尽给我灌风凉话。”

此后,王向军再也没理过他的难兄弟,跟院子里的其他人家也不来往。但院子里有啥好事,他削尖了头争抢。谁家的耕地、自留地、柴山挨着他家,他都会私自挪动了界石,越界跟人家争抢粮食、瓜果蔬菜、柴火,弄得整个院子里的人都绕着他家过,谁也不愿意跟他家打交道。

眼瞅着自家女儿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懂事,王向军脸上露出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但难掩苦涩。常望着院子里淘气攀爬竹子捣乱的男孩失神。他老觉得背后有一双阴森森的眼睛盯着他冷嘲:“看看,这生不出儿子的人哦,老了老了没人养老,更没人给他摔盆子。”

王向军实在受不了这种让他倍感压力的环境,把女儿甩给老丈母带,自己带着媳妇儿出远门打工。直到几年后,媳妇再次怀孕,他才扬眉吐气地带着媳妇回到老家。

上了年纪的老人,一看王向军媳妇渐渐显怀的孕肚直呼又是一个女儿,急得王向军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王向军是家里的幺儿,又会卖乖说好听的话哄父母开心,父母的宅地房直接跳过了上面的大哥、二哥、三哥传给他。他也是整个院子里为数不多在适龄年纪结婚的幸运儿。不像很多跟他同辈的人,都是30好几才结婚有上孩子。

他半生风光,唯独在子女上栽了跟头。面对即将要到的小女儿,他不知该做如何的选择。倒是院子里的其他人家纷纷上他家说项,劝他的媳妇别打胎伤身体,把孩子生下来。若是女孩,他们来养。

王向军一看院子里的其他人家上赶着争他的女儿养,活像他这个当爹的养不起一个小孩似的。只要有人上他家问孩子的事,他立马摔凳子撵人。并在心里下定决心,不管他媳妇儿生的是女孩还是男孩,他都要自己养,才不会便宜了院子里的人。

黑山寨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原因,造成了一大批男子错过适龄年纪,30好几才结上婚,又赶上计划生育,对孩子稀罕得很。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心尖尖上的宝贝疙瘩。哪家媳妇怀二胎,拼了命都要保下来。到2005年,还有接生婆的存在。

王向军媳妇怀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了,只要缴罚款就允许他家生二胎。但为了保险起见,王向军没让他的媳妇去医院生孩子,直接请接生婆到家里来接生的。

接生婆一见她接生的孩子是女孩,就跟王向军说这女娃儿长得真白胖,是她接生二十来年头一次遇上。这是一个有福气的女娃儿,你们两口子好带,她会给你们养老的。

接生婆的吉言相劝,院子里其他人家的虎视眈眈,让王向军决心跟媳妇儿带好两个女儿,不再惦记生儿子的事。虽然偶尔午夜梦醒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儿子来,但一想到两个可爱懂事的女儿甜甜地唤他爸爸,也不觉得有多大遗憾。

小女儿结婚生子,在县城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待外孙儿三岁上幼儿园,小女儿接他跟媳妇儿去城里享福,顺带接送外孙儿上下学。

当小女儿开着锃亮锃亮的小汽车带着他和媳妇儿进城时,可是羡煞了好一众乡里人。女孩带好了,不比男孩差。他们两口子没有儿子,也有人给他们养老,还进城享福去。

高耸气派的楼宇,宽敞整洁的大马路,如织水一般不断涌动的车流,沿街叫卖不断的小商贩,进出门坐电梯不用腿爬楼梯……一切的一切都比老家那个乡嘎嘎繁华、便捷、先进太多了。

可城里开销大啊,一天不吃不喝都要花钱出去。小女儿、女婿的工资除去日常开销和外孙儿的各种开支,所剩无几。小女儿家里多添他和媳妇儿两口人,不止是多了两双筷子和碗的事。

他和媳妇儿一离开老家,啥进项都没了,吃穿用度全靠小女儿女婿支配。嘴馋了想吃个零嘴啥的,还得思前想后权衡一番才跟小女儿报备。虽说小女儿、女婿都是孝顺的好孩子,也舍得给钱给他和媳妇儿花。这手心朝上的日子,并不好过。

二室一厅一厨一卫70来个平方,他小女儿一家三口人尽够住,加上他和媳妇儿就显得有些拥堵。还得在客厅搭床,做啥都不方便。住23楼,空中悬着脚踩不到实处,心里空唠唠的。上楼了不想下楼,下楼了不想上楼。周围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连唠嗑摆龙门阵的人都找不到。原本等着外孙儿上高中了,他和媳妇儿再回到老家,守着老房子好好过日子。

现在,他食言了,在城里一年待不了就想回老家。那里是他的根,有他熟悉的人和养育他的土地。还有他二十来年,不曾离手的老伙计。

丢荒了的地拾起来种上粮食,农闲了带上老伙计去工地溜达两圈,他一个月的烟酒钱就出来了。媳妇儿在家种点自家人喜欢吃的瓜果蔬菜,不用格外花钱去买。还能补给点两女儿,让她们在城里也能吃上纯天然绿色食物,也少花冤枉钱去买某些专家吹捧的所谓健康无公害的食品。

昨天,三哥打电话给他说他家老房子的偏屋被狂风吹落了几片瓦,让他赶紧回家修缮一下。等下一场狂风降临,说不定整个偏屋都要遭到连累,甚至出现坍倒的情况。老家的老房子要有人气养着才不会垮掉,不然两三年时间迅速被岁月侵蚀坍塌。

房子垮了,重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女儿们有了自己的小家要养,生活处处都要花钱,王向军和媳妇儿商量好了,年底就回老家守着老房子好好过日子。女儿们工作忙,实在顾不上外孙儿,就让媳妇儿进城帮忙带几天。

城里再好,不如在老家过得舒坦。农忙种地,农闲上工地溜达溜达。空余时间跟老哥们摆摆龙门阵,啥烦心事都能一笑置之。

黑山寨,在年青一代人那里很少能听到了。在他这辈或老一辈人那里,是耳熟能详。它也不止是一个地名符号,还承载着很多儿时的记忆、成长的轨迹,以及邻里之间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