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黄叶古诗五首: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
银杏是古老的树种,是几亿年前,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 ,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
由于银杏树生长在亚热带的山林区,且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古老的野生银杏树,只存在在长江流域的山林里,且银杏是异株授粉,生长期漫长缓慢,所以在古代的自然条件下,树木不多。但是成年的银杏树,树龄可达500到3000年,真可谓树中的长寿者。
成年的银杏树,高大壮观,可以提供连绵不断的果实。不过正是银杏树的稀少,在宋朝之前,银杏果,也仅仅只是地方特产,很难做商品广泛售卖推广。
比如安徽宣城的银杏果,出自深山,当地的人们花了很长时间了解银杏,发现银杏必须雌雄一起对立种植,才有可能结果。而银杏结果,通常要等到树木长到20年到40年之后。也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耐心,前人种树,子孙吃果。
银杏因为树木笔直优美,树叶如掌如扇,晚秋黄叶绚烂而成为当下最著名的秋天观赏树种之一,但是在宋朝和宋朝之前,它被当地人称作”鸭脚树”。这名字实在土气,但是也很形象,只有鸭子脚,黄色有蹼,连成一片,且是金黄色的。之所以叫银杏,是因为它的果实,成熟的时候,像杏子而白,且主要的食用部分就是白色的果核包裹的种子,所以称为白果或者银杏。
而银杏果在宋朝时,成为晚秋贡品,用红色的丝囊包裹,递送皇宫,身价金贵。
而随着京城人们对于“白果”的认识和热爱,逐渐银杏树走出深山,被人工培植,渴望它开花结果。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保留和推广了银杏的种植,使得这种珍稀的树种,拥有很多子孙,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银杏树的审美。
“等閒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宋 · 葛绍体《晨兴书所见 》
银杏树叶在秋天的美丽,可以说是一道最温暖明丽的风景。
银杏树叶本身如扇子形状,春夏有匀整的青色,当秋天空气中的水分减少,银杏叶,是从边缘开始变黄,逐渐扩展到整个叶面。而这种黄色,非常干净明丽,饱满端庄。
宋朝尚黄,银杏叶子的通体黄色,让人喜爱。
那么到了晚秋时节,这些叶子随风而落,有如黄色蝴蝶的翅膀,一种晚秋黄色的如花之雨,非常养眼壮观。
可以说见过银杏黄叶的人,都会感受到那种黄色之正,晚秋正色。
而晚秋,是自然界的丰收成熟之时,金色的稻谷归仓,金色,金黄,黄色,都代表秋天的成熟和喜悦。
这首诗写了诗人忽然看到银杏翻飞,天地一片金黄舞动的壮阔之美。
他说自己,并没有在意外界的流变和时光,也没有太上心自己在奔波中头发都白了,如同染了秋霜。
但是当他舒缓下来,忽然看见一地翻飞的银杏叶子,在秋风阳光中尽情飞舞被他忽然看到了,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壮美,觉得自己人生艰辛终有结果的饱满。
这满地翻滚的银杏叶子,这在阳光和风中飞动的蝴蝶,是秋天丰收的赞歌,是愉悦,是舒缓,是宣告自然经过了春夏的运行,而达到了最理想的成熟的秋天。那叶子是在赞美天地恩育的功德,是隆重的歌舞。
而他的人生也到了晚秋,也如这美丽的黄叶,一生艰辛劳苦,到了最后的喜悦飞扬。
银杏黄叶之美,当代的人往往可以就近领略,但是在宋朝,能够见的人不多,他这首诗表达的视觉和心灵震撼,仍旧使得很多当代人有代入感,代入第一眼看见银杏黄叶的惊艳时刻。
“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荒年人家鸡黍迮,芋羹豆饭供时节。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声长入云际。
今年虽饥却少安,县吏不来官放税。”南宋 · 陆游《 十月旦日至近村》
56岁的陆游辞官回到山阴老家已经一年,在这里他放低自己,等同乡民,过着与普通农民共甘苦的朴素的农村生活。因为今年旱涝灾荒,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寒衣节期间,以他的名望被邀请去邻村走访作客,安抚乡民,共克时艰。
那么这里也写到乡村的自然景色树木,其中就有银杏和乌桕。
那银杏叶子是黄的,乌桕叶子是红的,在萧萧秋雨中,沿着山路,走进邻村小店。
因为遭遇荒年,所以人们都很拮据,拿不出像样的饭菜,只是芋头,掺着豆子的饭祭祀祖先,招待客人。
农家小儿不识人间艰辛,反而在雨中,从牛鼻子登上牛背,在陆游的鼓动下,吹了一曲笛歌。陆游本来是过来慰问的,却发现这家心态颇好,让他感受乡间的淳朴。
他最后一句,是抚慰乡民,也同时感受了民间的坚韧,今年虽然是饥荒年,但是也有好处,大家安心过日子,不用负担那么多赋税哦。
回头一看,这乡村的银杏黄,乌桕丹,一种深深根植土地的深情,坚韧,乐观,流荡在这晚秋的小山村里。活着的人,都如树,傲然乐观经历着雨雪风霜,该黄的黄,该红的红,艰辛而美丽的人生啊。
“花深竹石迷过客,露冷莲塘问远公。
尽日苔阶閒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明 · 刘熠 《赠古泉上人 》
到了明朝之后,银杏树处处有之,尤其银杏长寿高古,寺庙多有种植,象征禅意,古朴。其明黄的色调和庙宇的风格颇搭。
这是写给寺庙的僧人。
你住的禅房花木森森,竹石清幽,你所在的地方莲花秋露,倍觉清净。
我知道那秋天的庭院,落叶青苔,幽静闲适。
我能想象你禅房院落的银杏,漫天飞舞,一地金黄。
巨大优美的晚秋银杏给寺庙添了一种辉煌沉定的气息。千百年来,寺庙承载了很多人类心情和灵魂的舒缓功能。生如夏花,静如秋叶,给人一种遐想和安定。
“西上横河旧草堂,尚书庭院菊花坊。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明末清初 · 毛奇龄《过张六四丈草堂看菊作 其
二 》
晚秋是菊花盛开的时段,九月菊黄。
碧云天,黄花地,菊花一直是古中国重要的秋花,自汉朝起,赏菊连绵两千多年。
菊花傲霜向上,坚韧自守,是著名的长寿之花,坚毅之花,君子之花。
且菊花培植成本不高,除非是名贵的品种。所以贵为尚书的高官在庭院里种植菊花成片,一来显示自己的清贵,二来舒缓官场的压力,有陶渊明南山之思,三来也是一种雅致的交友方式。
但是尚书的菊花院落,不是最稀奇的,稀奇的恰是门口高大的银杏树,一树金黄明黄,仿佛等待客人的到来,令人惊艳。
银杏高大壮美,一身黄衣,等待迎接客人,清贵又平易。
可以说这首诗,写的是菊花,亮点却是银杏,高大金黄的银杏,让菊花之赏,更添一种清旷高雅。
“诘屈双银杏,天半垂黄叶。
波涛撼危岩,栩栩乱风蝶。”清 · 颜光敏《游燕子矶 》节录
燕子矶在南京,北临长江,下面惊涛拍岸,自古是观赏长江浩瀚的著名景点。
我是看到这首诗,才知道,在清朝,这里山头有两棵古老虬曲的银杏树。
晚秋时节,透过银杏的垂叶,去俯瞰江河之胜,别有一种高天黄叶的临江壮阔,如诗如画。
在银杏树下,俯瞰江涛拍打悬崖,涛声震动银杏的叶子,飘飞如蝴蝶,半空落下,随流翻滚,这种立体的壮观,何其壮美。
银杏树叶秋如黄蝶,庄周说,梦中他是一只蝴蝶,梦醒是庄周。后世也多用秋蝶来阐释这个颇有哲理的梦。
那么站在这个满是黄蝶的树下,当如梦还是如真?
江山壮阔,有了这一对银杏,更添灵魂翱翔之美。
只是不知道现在的燕子矶,可有两树银杏,共着山河。
银杏的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慈禧和醇亲王府的。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他死了之后,坟头种植了一棵银杏。银杏不就叫公孙树吗?前人种树,子孙吃果,无论是奕譞的遗愿还是子孙的缅怀,这棵银杏树的意义,都是正常被接纳的范畴。
但是,就这样一棵银杏,却遭到慈禧的嫉恨,因为她听到谣言,银杏是白果树,王府种植银杏,岂不是要称“皇”吗?
虽然溥仪皇帝依旧是从醇亲王府选出的皇帝,但是对于慈禧来讲,她才是真正的统治者,所以她下令砍了醇亲王奕譞坟墓前的银杏。
这倒让许多后人重新审视银杏,这种美丽长寿古老的树种,也许真是自带王气和王风。
否则为什么,在晚秋里,人们记得最深的,就是它的明丽高大,绚烂金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