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买过一堆书,《五天学会绘画》《一周掌握推拿》《三招儿稳住媳妇》等等诸如此类。以简单、快速、易学为标签的书,市面上一抓一大把,相当多的畅销书,标榜的就是无门槛、轻松学、马上会。
以“三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你会发现……
要是海伦凯勒真能获得三天光明,她会被愁死,因为不知道当什么专家好。
其实学习的真相是这样的……
2
学习有方法,大抵没错,但若由此联想开来,认为学习有捷径,可以托关系,不妨走后门,则属脑袋被踢了,受了他人的蛊惑。
学习不可能轻松,学习也不太可能快乐。
这是因为……请看图:
美国管理学大师诺尔·迪奇(Noel Tichy)提出过一套理论,将个人的认知划分为了舒适、学习、恐慌三个区。
最里面一圈是“舒适区”,指对个人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和习以为常的事务,个体可以处于轻松自如的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是“学习区”,指对个体有一定挑战的知识和事务,个体会感到不适,但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是“恐慌区”,指超出个体能力范围太多的知识和事务,个体会感觉严重不适,甚至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3
由此,快乐学习不存在的悖论已经产生——如果你觉得轻松,对不起,你没在学习,你是在享受;如果你觉得快乐,很抱歉,你没有进步,你是在休闲。
所以,当你看网络小说爽得口歪眼斜时,不要说自己热爱读书;当你打球虐得菜鸟嗷嗷乱叫时,不要说自己热爱训练;当你刷题刷得虎虎生风用脚都能答对时,不要说自己热爱挑战。
确实,有时间付出,也有具体行为,但我们的头脑,待在舒适区纹丝没动。
所以以上事宜,真的不能算学习。
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早就给我们上过了思政教育专题课——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不过脑子的事情,已不能叫“技”,无他,惟手熟尔。
4
2010年,国内出版商引进过一本书,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者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拜访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银行劫匪、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艺术家、滑板爱好者,认为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就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虽然作者强调了,要通过某些以目标为导向的练习模式来提高技能,才可以进入所谓学习加速区。但不求甚解的读者,仍然容易被书名误导——只要自己练够1万小时,就能成为专家。
细想一下会发现,以上想法纯属自我欺骗——狂做十以内的加减法一辈子,活甲鱼那么长也成不了数学家。
我们更应该去读的,是安德斯·艾利克森(K. Anders Ericsson)的《刻意练习》。
安德斯同志供职于美帝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虽然所在高校不是211,也非985,但小安作为一所省属高校的心理学家也搞出了一些成果。
其理论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对照前文可以发现,这与诺大师的舒适、学习、惊恐三区学习理论不谋而合——要想学得好,惟有不怕考。
5
扯了这么多,到底要怎样怎样,读者才能把我原谅?
结论如下:
第一,不要抱有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幻想,若有教辅机构承诺毫不费力、一教就过,结果要么违法,要么基本哈哈一乐。
第二,真有考级、考证、考研、考公、考验老公等具体需求时,一定注意科学制定计划,不要陷于同质化、无意义、低难度的重复性练习,貌似很刻苦,实则盖被捂,起草贪黑却和赖床全无差别。
第三,要学习理论而非迷信理论,观点不鲜明不会被人记住,能被人记住的典型理论必有某时某处的偏激,刻意练习也好,走出舒适区也罢,能够让人借力进步就是优秀的理论、纯粹的理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理论。但若是拿来钻牛角尖,逼自己改行、强迫媳妇离婚,美其名曰这是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则属混蛋行径,当以宫刑论处,如中毒已深,视一切新鲜事物为学习机会的,可判自宫。
6
古人云,能成以下四事者可谓勇者——
逗疯狗,抓蝎子,城墙头上骑车子,四十八的老光棍,总放范冰冰鸽子。
先人经验有些过,以上四勇,已然近彪,不学也罢。
但有一点,确实不能否认——
为难事,方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