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事件传播流程及事件阻止

  JavaScript 与 HTML 之间的交互是通过事件实现的。事件,就是文档或浏览器窗口中发生的一些特定的交互瞬间。既然事件是由一些交互所产生的,那么就要了解这些事件是由页面中的哪一部分交互所产生。

事件流

  事件流描述的是从页面中接收事件的顺序。但有意思的是,IE 和 Netscape 开发团队居然提出了差不多是完全相反的事件流的概念。IE 的事件流是事件冒泡流,而 Netscape Communicator 的事件流是事件捕获流。

  • 事件冒泡

  IE提出的事件流是事件冒泡流,这种事件流传播是由内向外进行传递。即事件开始时由最具体的元素(文档中嵌套层次最深的那个节点)接收,然后逐级向上传播到较为不具体的节点(文档)。比如: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事件冒泡</title> 
    </head> 
    <body> 
        <div>
            <button></button>
        </div> 
    </body> 
</html>

在上述例子中,假使你点击了其中的button标签,那么由事件冒泡所给的定义而言,其事件流的传播流程为button --> div --> body --> html --> document。即当点击了button按钮时,事件便由事件源开始一层一层向外层元素传递,直到传递到document元素上。
  此外,所有现代浏览器都支持事件冒泡,但在具体实现上还是有一些差别。IE5.5 及更早版本中的事件冒泡会跳过<html>元素(从<body>直接跳到 document)。IE9、Firefox、Chrome 和 Safari 则将事件一直冒泡到 window 对象。

  • 事件捕获

  Netscape Communicator 提出的事件流传播方式为事件捕获流,而事件捕获流则是从外向内传播。即事件捕获的思想是不太具体的节点应该更早接收到事件,而最具体的节点应该最后接收到事件。事件捕获的用意在于在事件到达预定目标之前捕获它。这种思想恰恰和事件冒泡几乎完全相反。
  还以上面的为例,按照事件捕获的思想,其事件传播流程为:document --> html -->body --> div --> button。在事件捕获过程中,document 对象首先接收到button上的 click 事件,然后事件沿 DOM 树依次向下(由外向内),一直传播到事件的实际目标,即事件源button元素。
  注意,虽然事件捕获是 Netscape Communicator 唯一支持的事件流模型,但 IE9、Safari、Chrome、Opera和 Firefox 目前也都支持这种事件流模型。由于老版本的浏览器不支持,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事件捕获。

DOM事件流

  “DOM2级事件”规定的事件流包括三个阶段:事件捕获阶段、处于目标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首先发生的是事件捕获,为截获事件提供了机会。然后是实际的目标接收到事件。最后一个阶段是冒泡阶段,可以在这个阶段对事件做出响应。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DOM事件流</title> 
    </head> 
    <body> 
        <div>
            <button></button>
        </div> 
    </body> 
</html>

  在 DOM 事件流中,当点击button元素后,实际的目标(<button>元素)在捕获阶段不会接收到事件。这意味着在捕获阶段,事件从 document 到<html>再到<body>最后到<div>就停止了。下一个阶段是“处于目标”阶段,于是事件在<div>上发生,并在事件处理中被看成冒泡阶段的一部分。然后,冒泡阶段发生,事件又传播回document。

事件阻止

  • event.stopPropagation()

  • event.cancleBubble = true

  这是阻止事件冒泡的两种方法,不让事件向document上蔓延,但是默认事件任然会执行,当你对一个链接使用这两方法中的一个时,如果点击链接,这个链接仍然会被打开,但是事件冒泡却被阻止了。其兼容写法为:

  if(event.stopPropagation){
       event.stopPropagation();
  }else{
       event.cancelBubble = true;
  }
  • event.preventDefault()

  • event.returnValue = false

  这是阻止默认行为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是W3C提供的方法,第二种是IE提出的方法。当对一个链接使用以上两种方法之一时,链接不会被打开,但是会发生事件冒泡;

  if(event.preventDefault){
       event.preventDefault();
  }else{
       event.returnValue= false;
  }
  • return false

  这个方法能够实现同时阻止默认行为和事件冒泡。即当对一个链接使用时,会使这个链接不能实现点击跳转页面,并且也不会沿dom树向上进行冒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JavaScript 与 HTML 之间的交互是通过事件实现的。   事件,就是文档或浏览器窗口中发生的一些特...
    霜天晓阅读 3,581评论 1 11
  • JavaScript 程序采用了异步事件驱动编程模型。在这种程序设计风格下,当文档、浏览器、元素或与之相关的对象发...
    劼哥stone阅读 1,300评论 3 11
  • JavaScript 与 HTML 之间的交互是通过事件实现的。事件,就是文档或浏览器窗口中发生的一些特定的交互瞬...
    threetowns阅读 357评论 0 0
  • 一:什么是事件流呢? 通俗的来说,可以想象画在一张纸上的一组同心圆。如果你把手指放在圆心上,那么你的手指指向的不是...
    68e94e5ea9bc阅读 938评论 0 50
  • DOM0级和DOM2级在事件监听使用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DOM0级事件监听:用JavaScript指定事件处理程序...
    LeeoZz阅读 39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