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蜀汉的人物为中心,以魏蜀吴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来组织矛盾冲突而展开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批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那么今天我们来通过一个片段认识一位三国的时期的重要大将。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大加称赞: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罗贯中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借“史官有诗”称赞道: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震乾坤。被称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以“忠义”当先,流放百世,为后人敬仰! 但现在很多人在评判关羽是释放曹操的这一事件中大多采取否定的观点,认为关羽鲁莽,个人英雄主义膨胀,崇尚个人小义,认为不应该义释曹操,反而加速了后来刘备集团的悲剧。 但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放走曹操不该有过,实则有功。那么关羽为什么要义释曹操,是对还是错呢?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迷题。
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事件,不应该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随意评价,更重要的是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根据多处材料进行评判。在这一个事件中,我觉得关羽的做法不为过,反而有功,这一事件背后有着更多的综合因素值得我们探讨。
一.原著分析
1.诸葛亮的战略布局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形象一直都是神机妙算,似已神仙化,,战无不胜,如果关羽义释曹操是错的,责任不能全怪云长,军师也该承担责任,在刘备拜访诸葛亮时,诸葛未出茅庐,却已知三分天下。原文是: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是诸葛起初的战略布局。但现在未到鼎足之势。
2.历史大背景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击败曹操。当时的局势,曹操灭袁绍之后统一北方势力最大,东吴次之,刘备势力弱。曹操如果被杀
(1)控制江东的孙权,周瑜一定会乘虚而入,联合残余势力攻曹
(2)曹操的主力军虽然战败,但曹操还有荀彧、程昱、荀攸等谋士,夏侯渊,夏侯惇等大将。忠于曹操,会激起他们的复仇心理。攻刘,蜀汉命不久矣,会打破三国鼎立局面,诸葛已经算到东吴的计谋,
在原文中写道:“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以及派关羽守关键隘口,刘备替关羽求情,只不过是走个流程罢了。所以放走曹是合理的。
二.关羽的“义”的性格形象
儒家思想的履行者
(1)君臣之间的“忠义”,兄弟之间的情义,有恩必报的“义气”。
汉代以来,儒学被奉为正宗地位,成为官学。儒学提倡的忠义在这里去被一些人反用,认为关羽不忠于刘备,顾小义,舍大义。关键时刻放走敌人。可正是关羽的小义使他遵守桃园之约,不被曹利诱,不降曹,一臣不侍二主,屯土山约三事,千里走单骑。被曹称为“真乃义士也”,面对曹对他的厚爱,他斩杀颜良文丑等以回报,云长的义是儒家思想的表现。(曹操曾说到:“尚有余恩未报,候他日以死答之,乃某之志也。”)当曹提到五关斩将,关看到曹军纷纷落泪,而关并非忘恩负义之人。云长也践行了他的义,若没有个人小义,何谈国家大义,若没有个人形象的塑造,又怎会流芳百世,被人所景仰!关羽是义的化身,义的注解!儒家学说的实践者,是一种正直的原则,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历史的不断演进,他由臣称帝,。
(2)作者的刻意塑造,与真实历史相比
而且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军弃步从容华容道,遇泥沼,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不解。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历史的曹操逃走了,罗贯中在这里大量笔墨描写关羽更多刻画关羽的义薄云天,是历史人格的历史表率,我们也要从作者角度来看人物的刻画,不该脱离原著。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为人奸诈狡猾,梦中杀死贴身侍卫, 借“物”杀人,杀死管粮官王垕,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似乎宽容; 不追关公三次派人放通关,似乎有义;常常厚恩,仁义以利诱之。 原文中当曹操送金钱,美女并封其为汉庭侯时不为所动,当送吕布的赤兔马后,关再三拜并解释一日就可以找到刘备。曹悔恨不已 。曹操对关于是出于真正的义么?他擅用权术笼络人心,为要把其收归帐下,乃一种手段。 曹只不过是以恩情来威胁关羽罢了。还有诸多军队的曹操又怎会束手就擒呢? 从三国的正史来看,陈寿在《三国志》评价:非常之人,超世之觉。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称其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关心人民疾苦,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军粮需求,实行盐铁官卖制度,黄河流域在其带领下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在文学上带来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小说的虚构也是建立在三分史实的基础上的,罗贯中不可以把曹操写成绝路。
最后,从对这件事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更加突出了关羽的形象 义薄云天,是杰出人格历史的表率,将儒家的思想忠义跃然于纸上;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延长蜀汉的寿命;塑造了一批三国将士,谋士形象。为后世所表率,为后人所研究。
总之,关羽放走曹操不为过,不能只是关羽成为我们评判的对象,我们对待故事的情节都有不同的看法,进而对人物形象做一个分析,我们可以从作者刻画人物的角度,真实与小说中的历史背景综合多种因素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