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学习笔记二

引言

在上一节的笔记里,我们已经了解到情绪人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相信你和我一样,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情绪状况,更别提如何构帮孩子建情绪人格了。

周育如老师在第三讲分享了如何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做情绪教养,我听下来的感受是,用这个方法教孩子,家长也是在一起学习,补上自己缺失的课。

重点笔记

一、练习情绪表达:照镜子+“我的感觉”游戏

情绪表达有很多方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脸部表情了。你要让孩子看脸部的表情,然后和孩子一起对着镜子做出各式各样的表情

玩够了以后,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周围的人,看看他们的表情,观察他们的动作,然后猜猜这些人现在是什么情绪。

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提高对别人情绪的敏锐程度。

有些不能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的情绪,需要通过玩情绪图卡的方式来体验“我的感觉”。

比如说制作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情绪图卡,然后轮流用语言说出“我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这样”。

例如“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今天大宝跟我说‘妈妈我爱你’”

二、练习情绪理解:玩“他的感觉”游戏

“他的感觉”这个游戏的逻辑就是你先猜隔壁人的情绪,然后说出你的理由,然后说完了之后呢,当事人就去做确认的动作,看他觉得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

这个游戏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学到看别人的样子是识别人情绪的第一步,而很多时候,别人表达出来的样子未必是他的真实感受,这也是确认这一步的重点。

在确认和回答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就体会到,人似乎是有“表面情绪”跟“真实感受”的,而且表面情绪跟真实感受有时候未必一致。

通过反复玩这个游戏,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会留意周围的人正在经历什么、发现什么,孩子猜人感受的时候,越来越不依赖脸上的表情,而是越来越依赖他对别人真实的观察和了解。

三、练习情绪调节:“情绪经验叙说”游戏

通过互相分享“开心”或者“害怕”的经验,不仅可以听到很多“秘密”,而且述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调节。

我的思考

从小我就被灌输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这个理念贯穿了我整个童年和少年,相信绝大部分80后也是如此。

那时,我只要好好学习、考个高分,父母就开心;而一旦分数考低了,父母就很生气,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事实是他们比你更看重考试成绩。

身为孩子的我虽然知道父母爱我,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不只一次认为父母把我当考试的机器。因为我的分数关乎他们的面子,更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我知道不是只有我的父母是这样,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养孩子的特点,更是他们学习、成长的时代给他们烙在骨子里的遗憾的映射。

现在的旋律变了,家长们不仅仅重视分数,也重视孩子在文艺方面的培养,但怎么看都好像是换汤不换药。

家长们的投入也许是舍本逐末。

经常听万维纲《精英日课》的我,非常认同比起你给孩子报什么班,更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没耐心、不会处理情绪冲突是我一直以来的问题,我可不想把这些“言传身教”给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3*66cm 软卡纸 王之涣 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装裱效果...
    平常磐石阅读 680评论 1 5
  • 人嘛 总是这样 有时候宁可成为别人眼里的笑话 也不愿看清现实 安慰着自己的心 听着别人的故事 感受自己的人生 没关...
    行走的戏子阅读 253评论 0 3
  • 我老家是山东的一个小城市,今年回家,在朋友的邀请下,见了当地的一些"民营企业家",这些人大多是传统产业,驾校老板什...
    慕愚阅读 2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