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多云
虾米:
今儿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一篇小议论,说是最近有位武汉的女士发帖抱怨,她家的新房成了老公亲戚的中转站,那些在北上广深上班的亲戚,每次回湖北老家,都要到自己家住一晚。
小文里对传统亲戚价值观与现代朋友社交观,作了一点小比较,透出一点朋友比亲戚更懂分寸,分寸比亲密更重要的感慨。
要我说,这位女士肯定还很年轻,对亲情友情的宽容度还不够高。
我不知道武汉的住宿一夜多少钱,也不知道那些回老家的亲戚们是怎样想把那位女士的新家当客店,但那些亲戚肯定是怀着乡情去投奔的,他们以为若大的城市,有个可以落脚的地方,还是亲人,该多温暖的事儿。
你记得咱们小时候,总会有出门作亲戚的机会的。比如奶奶的那位姨侄儿,他们家婚丧嫁娶大小事宜,奶奶这边的子孙必定全数到场,对方是好客得要命。奶奶的子孙人多啊,倾巢出动队伍壮大,吃饭都得单独开两席;但那时交通也不是太便利,去了晚上就得留宿。我印象中,被安排过许多陌生的地方睡,你也是;第二天还得再管了咱们早饭才散客。
现在长大了,想想那亲戚家操办这一场下来,简直能剥掉一层皮,吃喝拉撒每一件事儿都不能失了礼。
大概是因为感情太好才这样的吧!
但是老爸就因为太自信他们那辈的感情很好,带着我蹭过一次宿,回想起来挺尴尬的。
应该有二十年了,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儿,要去到离家近一百公里的A市内。白天奔波事儿,到了晚上,老爸想起没有地方住,也舍不得住旅店,于是他的大长腿带着我,在认识的市区转悠。
他的原先也经常打扰的一位老朋友,本来是有地方能安排一下的,可当我们到那儿时,人家回复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再去找下一家。
老爸当时就想到了那亲戚家的晚辈在附近有一处新居,于是摸了去。
还算巧,亲戚家的小媳妇正在家,意外我们的出现,还算客气地招待我们吃了洗洗睡,没有一句话。
第二天一早,小媳妇起身跟老爸说,她要回四十公里外的娘家一趟了。这个当然可以有,我很识相的让老爸赶紧走人。
后来听老爸跟奶奶嘀咕过这事儿,意思人家大概是有意回避。
奶奶意味深长的说:常言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算了,看破不说破,诚心待人了,就不要放在心上。
现在我们成了中年人,我倒是十分理解那个亲戚小媳妇的做法;换作是现在的我,不一定能有人家那么热情周到。
介于对这件事的印象,所以深深体会到,不随便麻烦别人有多重要。
那位武汉女士的亲戚如果看到帖子,肯定跟当时早上被提醒可以走人的我一样,心里尴尬得要死,但人家说的是大实话呀,不留是本份,留是情分!
人与人相处需要空间,哪怕是至亲血肉。
我现在倒是主张和你一样,宁可住快捷酒店,也不要随便打扰某个城市的亲戚朋友。
当然,家里来了客人,一定要热情款待,不想让人家体味当年我的那种尴尬心情。
什么年代的人看事情会有不同的理解。五叔前段时间就做了表率,在大伯家装修时,把他们家新房腾了一间给他们过渡,给我们要重视家人亲情友爱上了一课。
现代的年轻人,肯定不能理解那种亲戚间的粘乎的不分你我的劲儿;但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社交时,又会显出特别的大度与好客。这样的反差倒不是贫富金钱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心理问题、亲情认可度问题。
当然,你肯定要说:走亲戚与蹭住是两码儿事。
小时候经常会说放假了,会去姨娘家、舅舅家或是姨妈家、姑妈家,这些计划是假日憧憬,从没想过对方会不会欢迎你。
甚至爷爷不放行我出去时亦或多住几日,姨娘们还会“愤恨”地说:“走吧走吧,你身上有金子呢,别落在我们家。”想想她们真可爱,可惜她们还没来过咱这新家呐,肯定也是怕打扰我,替我着想呗!
现在想起来那些年,在A市蹭住在老爸朋友家的我,和在B市蹭住在表哥他二姑家车库的我,是多幸运啊,起码那时候的人真实诚的,也是家里人传承亲情、重视友情的最大收益者最好的体现。
各家的亲情味道不一样,浓汤淡舀,诚心诚意才是最可贵的吧!
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