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始必有终,写文章也一样,文品既人品。既然上一章提到了田径四大投掷项目,那就不能丢项,只说两个貌似没法交差呀,本章咱们唠唠另外两项。
可一看这副标题,又是一部电影名字,这回好在有点进步,不再是动画片了,抬出国师的经典力作,可谓戏骨云集,更难得的是,竟然还是涉及反黑和保护伞题材的热门敏感话题,以你这“飚”起来刹不住车的笔风,难道想整出点“劲爆”的时事话题不成?
不谦虚滴说,杂家这个时评、影评类的文章,当年年轻不懂事的时候,也曾在知名论坛大杀四方,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对酒当歌!只不过随着年华远去的,除了一代人的青春,还有网络时代惊人的更新换代速度,当前满屏幕的“X音、X手”已经彻底占据主流位置。时代的进步有时连招呼都不打,但是作为见证网络时代兴起的一代人,我们依然有“倔强”的权力,那些小视频之类的顶多也就闲来时解解闷,手痒想发作品的时候,还是执着地选择“文字”这个已经略显老套的方式。
不过请各位放心,本章的副标题虽然是带有浓厚时事色彩的经典影片,咋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摆在那里,不能没事就冲动跑偏,何况杂家也不是那个爱冲动的年纪了。
之所以使用“坚如磐石”作为副标题,有两个原因: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制作材质问题。
铅球和铁饼,乍一听起来这是妥妥的金属材质,还颇有“重金属”压迫感,其实这是现代社会将这两个列为体育项目以后才形成的名称,若论这两个东东刚出现时的材质,马上就和副标题“匹配”上了。
没错,如果用材质来命名,这两个项目在最初形成的时代,应该叫
——石球和石饼。
看看,一不小心就和“磐石”关联上了吧。
这也正常,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如果分为上下两个半场,青铜和冶铁兵器的出现那绝对是后半场的事,那前半场怎么办?总不能只靠肉搏吧!
别忘了,还有一个天然的武器原材料——石头!这东东有足够的硬度,要不能有“坚如磐石”这个成语吗?稍作打磨加工也还算锋利,特别是还没有掌握冶金技术的远古时期,这玩意咋说也比木棒树杈之类的好使吧!
甚至连史学界都对石头这东东都倍加宠爱,还专门命名了一个“石器时代”,据说还分了“新旧”,拿着石头块子直接PK的,叫旧石器时代;先一顿打磨加工再“约架”的,叫新石器时代,反正不管怎么说,在金属兵器出现之前,石头这玩意绝对是打架斗殴、杀人放火的必备良品,长期霸占冷兵器“一哥”位置。
还有一个有关材质的小常识有必要普及一下,这个铅球,并不是用金属铅制作的,金属铅是现代重要战略物资,提炼相当麻烦,还有一定辐射性,怎么可能拿来做体育器材呢!
其实铅球和铁饼一样,也是用金属铁来制作的,用我一贯接地气的手法,这个问题如果要形象理解,也不难,各位只要想想“铅笔”这个梗就行了,铅笔芯同样用的不是“铅”,而是非金属的“碳”。
第二,防御功能问题。
和上一章标枪和链球进攻性爆棚具备明显差异的是,本章的铅球和铁饼若论战斗属性,自带明显的防御功能。
没有进攻性非常好理解,不论古代的石头材质,还是现代社会的铁制金属材质,一看这两个玩意的体型和重量,就属于大块头和比较笨重那一拨的,根本不可能随身携带和配置,而且没有锋利的尖刃,对敌方士兵的直接杀伤力更是不敢奢望,根本不可能成为进攻利器。
那么问题来了,这圆不隆咚的形状(球形和圆盘型),想拿稳都费劲,还有这重量,根本扔不出多远,这些明显短板,就算拿来防御,这个作战半径也太可怜了吧,顶多防那么一下就被对方给咔嚓了。
能问出问题就证明逐渐“入戏”了,既然能跻身田径四大投掷项目,就足以证明铅球和铁饼在冷兵器时代的存在价值,存在的必然就有道理,而且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两个东东又笨又重,进攻效果明显拉胯,只能在防御效能上做点文章了!
问题的关键是,这么憨憨的两个玩意,就那么点作战半径,用来防御又能整出什么幺蛾子呢?
有些时候探讨一些问题,突然就感觉走到死胡同里了,并不是问题多高深莫测,而是很多时候你的打开方式不对,换个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可能马上就会豁然开朗,引用杂家以前连载中的说法,这叫
——剑走偏锋!
我们通常理解的“进攻”,是咱们通常在某些电影大片里面看到的那样,列好队形,大旗一挥,两边激情“对撞”,一顿互砍互戳,有时为了视觉效果,还经常呲一脸血......
甭管这场景弄得再惨烈再血腥,也只是冷兵器时代诸多战法形态中的一种
——野战!,也可称之为——阵地战!
严格地说,野战的时候两边都处于进攻状态,就算某一方拿着盾牌,或者处于收缩状态,也不代表就是纯粹的防守,冷兵器时代的阵地战没有纯粹的防守方。
那么哪种战斗形态算是标准的防守呢?
也很常见,就是冷兵器时代的
——城池守卫战!
注意,我首先阐明了时间线,冷兵器时代,还着重强调“城池”而不是“城市”,这一字之差,其中的学问还是很大滴。
古代的“城”,和当今所谓一线、二线城市完全是两码事,首先注重的是防御功能,可以看做是一个闭合的防御工事,通常外圈还会挖一条护城河增加防御厚度,所以也叫做“城池”。
估计有的看官已经云里雾里了,咱们说投掷项目,进而又谈到进攻和防御话题,这咋还整出来古代城市建筑史的话题来了,难道故意卖弄你是建筑规划专业出身吗?
想多了,提到这些是因为对本章的阐释非常重要,杂家的嘴可能比较碎,但是基本不做无用功,文中出现的必然有出现的道理。
上文已经提到,铅球和铁饼又憨又重,野战的时候就是个累赘,就算扔去也能砸死个把人,和标枪链锤的战斗力相比,简直就不够看。
可事实是,它们居然并列四大投掷项目,标准的平起平坐,起码金牌的含金量是一样滴!
直觉告诉我们,肯定有某些细节让我们给忽略了,下面咱们就跟着直觉走,一起深挖一下这个“城池守卫战”。
和阵地战不同,守城战的攻、守双方的区分相当明显,表面上看守城的一方处于收缩状态,感觉挺怂的,其实这个中滋味只有参战双方才能体会,这个防守方是占有优势的,高墙深沟,以逸待劳......
远程可以器具杀伤,最典型的比如投石机;
中程那就弓弩伺候,也可以称之为精准点杀;
那要是到墙根底下了怎么办?远程武器有“灯下黑”的时候呀。
别急,本章划重点的部分马上就来了!
在史书和各类评书演义中经常能见到四个字
——滚木礌石!!!
作为守城利器,“滚木”啥的暂不细表,有乱砍乱伐破坏环境的嫌疑,重点看看这个“礌石”,是不是品出点滋味了?
前文也说到了,铅球和铁饼听着挺有金属质感的,其实最初的材质形态也是石头,石头这玩意不用冶炼加工,基本能就地取材,如果守城方提前充分准备的话,这“礌石”差不多能无限量供应,可能城里的粮食都吃没了,石头还剩一大堆呢!
从朴素的哲学角度出发,看问题必须要看两面性,攻城一方的视角也不能轻易忽略。既然防守一方都具备这么多优势了,看着好像固若金汤的样子,进攻的一方难道就只会傻呵呵地“送人头”,在那望城兴叹吗?
怎么可能呢,都不是傻子,都长一个脑袋,谁怕谁呀!
冷兵器时代在攻坚武器方面的造诣,基本上算是绞尽脑汁登峰造极的“大神”级别,论花样翻新程度,比防守武器要出彩得多!
首先,守城一方用的投石机、弓弩之类的远程兵器,攻城一方也可以用,有来就有往,只是欠缺居高临下的射角而已,但也具备一定的杀伤力,双方基本属于“互殴”状态。
其次,还有进攻一方专有的攻坚器械,最常见的比如“云梯、冲车、轒轀车、攻城塔”等等,这些重型器械,不但防守方无法使用,而且一旦处理不好,本来那点高墙深沟的防守优势马上就荡然无存,很可能就城破家亡前功尽弃。
双方都有的家伙(弓弩之类的)就不细表了,以杂家的律师视角来看,那算是“持械互殴”,根本不能适用刑法“第二十条”(有点懵的话建议参考近期热映的同名影片)。这里咱们重点唠一下进攻方专用那几个重型攻坚器械。
轒轀车。
又称巢车、楼车,中国自战国时代大量开始应用,一般为木质结构,高9尺左右(具体视城墙高度而定),制作这种器械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攻守双方的“高差”,一般车的顶部平台与城楼齐平或高于城楼,车顶平台能装载6-8名登城士兵,并设有木质防护幔板,通过外包牛皮或者棉被之类的抵御弓弩攻击,一旦抵近城楼,就像在平地交战那样,往前猛冲就是了,根部不用在那爬墙送人头。
攻城塔。
设计比轒轀车略为简单,一般高度高于城墙,不搭载冲锋的士兵,只配置弓弩手,这种器械能逆转进攻一方的远程武器颓势,攻城的反倒变成居高临下的那一方了。
估计有的看官会问,本来探讨体育话题,掰扯投掷项目呢,你这整出一堆木头装备,在这玩DIY呢吗?
不要着急,按照咱们追剧的惯用套路,在大腕出场前,不也是一顿铺垫吗,要不哪来的主角光环呀!
Ladys and 乡亲们,本章的主角铅球和铁饼马上就要隆重出场!
这些工程器械的防护装备,虽然是木质的,但是都采用了外包牛皮、草垫、棉被等加厚措施,以冷兵器时代的中程武器弓箭,基本拿它没办法,远程的投石机对付这种带轮子的“移动”目标,毁伤率极低。
那怎么办?眼睁睁地看着这玩意冲过来亲密接触,然后只能玩“肉搏”了吗?
别急,该我们的“石球”、“石片”二兄弟登场了!
正如前文所说,这两个东东又重又憨,根本扔不了多远,没关系,远的交给投石机和弓箭,咱们专门对付靠近城墙的。
当然还有这个重量问题,其实这正是当下最需要的,在投掷手力量允许的前提下,越重越好,因为这二兄弟的杀伤力,往白了说,就一个字
——砸!!!
木制的大型器械,用弓羽箭矢去攻击,基本是挠痒痒,冷兵器时代这东东只怕两样东西
一个是——火
一个是——砸
火攻确实有效,但是见效慢,这么大一堆木头咋说也得烧半天,要是碰着不要命的冒火攻击,估计没等烧完呢,战斗就结束了。
那么这个“砸”呢?
完全是另一个效果了,绝对够惊爆眼球的。如果饱和攻击数量足够,按照物理学基本的“重力加速度”和“动量守恒”原理,只要一部分击中攻城器械的承重部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本来为了抹平城墙的高差优势,无奈做成高层木结构,再加上上面士兵的重量,一旦主承重构件被击毁,那画面,想着都酸爽......
在现代社会某圈里,管这个形象地称之为——“塌房”。
惊艳的是,石球和石饼,绝对是冷兵器时代制造“塌房”的一把好手,只要工程器械进入投掷射程之内,大致瞄一下了扔出去即可,不用费力去想怎么直接杀伤士兵,这个任务交给重力加速度即可,只要能砸到“塌房”,就这个高度,和跳楼基本没啥区别。
本来体型笨重和投送距离太小的致命短板,只要稍微换一个作战环境,马上就成为拆房揭瓦的“塌房”大利器,还真应了那句道家经典语录哈
——存在的必然有道理!!!
有一点需要说明,奥委会和国际田联认可的铅球运动起源,源自于14世纪火炮发明以后,炮兵出于训练需要,用铁铸的圆形炮弹进行抛掷练习,逐渐演化成铅球运动。
对官方机构的说法,杂家不反对,不评价,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意见,炮兵的日常训练发展成体育项目本身并不奇怪,但是能跻身四大投掷项目之列,还与江湖“辈分”极高的标枪和链球平起平坐,这咖位,貌似不是一个炮兵训练能摆平的吧!
闲话少说,也无意挑战官方说法,下面来点“文艺范儿”的小番外缓和一下气氛。
世界知名雕塑想必各位都能说出几个,
比如——维纳斯
比如——狮身人面像
喜欢装深沉摆POSS的肯定也知道——思想者
.......
现在就欠儿瞪地给各位普及一下,这些知名雕塑之中,有一个还和本章主题很“应景”呢,若论普及程度,几乎每届奥运会或者田径锦标赛的宣传画和纪念品之中,都有它的身影。
——掷铁饼者!
咋说杂家现在也是律师,考虑版权问题,雕塑的相关图片这里就不呈现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网络上浏览一下吧。
还别说,肌肉感十足,绝对的“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