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古被认为清新脱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谈好处显得功利了,但我一直认为人性才是真理和最大公约数,没有自利因素很难想象某个行为会被坚持,哪怕是帮助别人,也是因为助人乃快乐之本嘛,满足了人们利他的心理倾向。
那读书的好处那么多,拿学历啦,长见识啦,辅助获得一些技能啦等等,如果选一个最根本的好处呢?是有的。
那就是锻炼人的抽象思维,这是一种非天生的,不经大量练习无法获得的技能。
读书,还得是文字类(图像是另一种思维模式),才能强行打造人的思维惯性,硬性植入文字概念系统来武装大脑。
读什么?读多少才可以呢?
首先,个人一直坚信书籍里文史哲是底层架构,数理化社会科学是枝叶,所以文史哲是不可或缺要大量阅读的,包括中外各种经典;
其次肯定得大量阅读,让你对文字的感觉仿佛天生,随时使用概念来理解生活,驾驭生活,从自己喜欢的类型读起,慢慢扩充种类和难度。
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练成了呢?就是当你面对生活的时候,能心情平静的从多个角度看待思考人事时就知道你的思维已经能包融外界来,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将对象人化,它们成了你思想的一部分,你可以在大脑里对外部世界做假设和推论,而不去不知如何下手只会发泄情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