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年会花12%的收入在购买保险上,其中主要涵盖了人身健康险以及财产保险。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民对于财物保护的意识尤为强烈,因此购买财产险也成了一种普遍的行为。
但传统的财产险通常保险范围较大,用户不得不花费昂贵的保险金额来覆盖所有财产。那么,有没有一种服务是可以只为自己需要的财物来上保险的?别说,还真有。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按需保险平台Trōv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Trōv是全球第一家按需求购买财产保险的平台,英文描述是:“On-demand insurance for the things you love”,让你随时随地都能为自己心爱的物品购买保险(涵盖丢失、遭窃、损坏等情况),而且要保多久都由用户说了算。
那么,平台具体是如何提供服务的呢?
1.资产清点服务:在转型成为保险公司之前,Trōv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物品管理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对其各种财产进行观察和跟踪。
Trōv推出了一种为个人清点资产的方法,针对那些包括实物财产与一般物品在内的有形资产。用户下载APP后输入你的某件物品名称(例如手机),系统会帮助你选择型号、屏幕尺寸,自动计算出该物品当前的实际价值,然后把这些信息一起放入你的物品列表中。
除了这些较为标准的物品之外,对于一些个性化的收藏品,如葡萄酒、复活节彩蛋等少数富有群体愿意收藏的其他东西,Trōv也能通过对接估价师帮助用户进行清点,而在此之前,鲜有平台做过类似于清点这些资产的服务。而本平台希望能通过这项服务吸引到一批高净值的人群。
2.与保险结合:对于存储在Trōv App里的物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给它们上保险。用户在APP的物品条目上右划,就可以给物品上保险。左划即可结束保险。目前可在Trōv上投保的物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耳机和音箱、运动装备、乐器、照相机和游戏机。
Trōv还有一个关键特征是可以实时计算、结算保费,投保时间可以精确到秒。启动保险后,用户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重要的保险参数,例如免赔额等,进而调整保费。如数码相机产品,用户可以在需要旅游的时候给它上保险,游玩结束把保险停掉。相比一次就要买一年的传统保险,Trōv的保险周期可以极短,因而保费也相对较低。
3.风控与理赔:作为一个物品管理与保险平台,Trōv是如何做到风控呢?在用户添加财物时,他们需要上传实物图、收据等;理赔时,平台通过基于专家系统的聊天机器人与用户进行交谈,收集日期、位置、索赔描述、索赔图片等信息作为索赔依据,并通过建立用户的在线档案,来降低保险欺诈行为。
Trōv的创新体现在遵循了近年来在技术领域兴起的“分拆”趋势。将原本保险金额较大的财产险拆分成单项财产,且时间可任意调整的按需保险。那么,其商业逻辑是怎样的?
1)从高频的财物管理服务切入:Trōv并没有一开始就做保险,而是先从个人财物管理切入,通过自动对财物估值、分类整理,建立用户个人的财物目录这样相对高频的服务来获取用户。想必用户看到APP上统计的资产数目,还真是有一种坐拥“百万”的感觉。
2)通过基础服务获取较为精准的用户:Trōv通过提供财物管理服务吸引到的用户具有明显的画像特征:有一定的资产,同时对财物损耗的关注度较高。这样的用户群体对于按需保险的需求度也相对较高。
3)提供增值服务区分核心用户:除了提供标准化的财物清点服务外,Trōv还通过对接估价师帮助用户进行个性化收藏品的估价与清点。由于鉴定和跟踪有形资产这项服务通常适用于有一定身价的富豪,因此Trōv通过这样的增值服务筛选出了更有价值的核心用户。
4)引入保险科技实现按需保险:在积累了前期的个人财物数据后,Trōv通过引入保险科技真正实现了按需保险,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灵活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财物。
Trōv推出的服务对于用户、保险公司和财富经理是共赢的。具体而言:
对用户而言,他们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资产情况,同时通过Trōv平台上的合作伙伴而拥有了更好的财产管理渠道。
对财产保险公司而言,Trōv首次增加了参保物品的价值变化的透明度,使得财产保险公司对用户投保的物品有更好的理解,这也让他们提供产品时的准确性得以提高。
至于财富经理,平台为其提供了更优质的客户群体,也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客户对哪些特殊的物品感兴趣,因此他们能对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财富管理计划。
Trōv的联合创世人Scott Walchek认为:每个人所拥有的物品都蕴藏着巨大价值,但是这些价值没有得到利用,因为收集这些物品的信息很困难。因此Trōv的思路是通过并帮助用户进行财物管理来降低收集物品信息的难度,从而切入后续更有价值的保险服务。其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需保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便捷灵活的服务方式触达了许多原本对保险不感兴趣的千禧一代(1984-1995出生的年轻人),从而大大扩展了其产品的覆盖面以及未来的商业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