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言絮语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8年春运客流预测数据,根据相关部门会商预测,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与上年春运基本持平。其中,道路24.8亿人次,下降1.6%;铁路3.89亿人次,增长8.8%;民航6500万人次,增长10%;水运4600万人次,增长4%。(中新社)
数字之间的一增一减,折射出今年春运所带来的变化。此次发改委公布春运客流预测数据,罕见地使用了“与上年春运基本持平”的说法,说明今年春运的总体压力和去年相比是趋于稳定的,但各种交通方式承担的出行量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显然,公路的旅客发送量在下降,铁路和民航则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态势。
铁路,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春运各种运输方式之中的“排头兵”、“主力军”,究其因,还是由于铁路在中长途旅客运输的性价比上占了绝对的优势。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每年春运各路媒体和社会各界对铁路部门的关注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当然,这是一件好事,但长期以来老百姓对铁路的“怨气”也是一直存在的,最集中的矛盾,就体现在一票难求这个问题上。今年春运,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个老大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总体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铁路还能顺势而上,这真是一个令人可喜的成绩。这个成绩的背后,正是铁路近些年来努力建设路网、努力提升铁路现代化水平所结出的硕果。尤其是去年刚刚建成投产的西成、宝兰等一大批高速铁路新线,清晰地构建起“四纵四横”高铁网的骨架轮廓,把祖国东南西北中的各个角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返乡的人们有了新选择。此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两年春运,原先运行时间长乘坐条件又较差的绿皮车投入到临客开行上来的情况也逐渐少见了,一是老式绿皮火车的车底周转实在是太慢,二是乘客们对铁路出行的要求也高了起来。怪不得有人说,是高铁解放了普铁,而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在两者共同变化的作用下,顺水推舟将铁路全路网运行的效率提高了,从而提升了整体运力。
反观公路客运,虽具有不可替代的灵活优势,但这两年受到政策方面、竞争对手方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多元化交通方式发展的今天呈现了负增长的态势,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为必然。
这是一场每年都会打响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归家,是万千在外游子的共同心声。数据中折射出来的变化,正是我们所经历的这个时代的变化,相信即将到来的春运,有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返乡旅程。让回家的路变得不再难,无数交通人,尤其是铁路人,正为此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