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机发明的那一刻开始,人类文明就进入了极大的加速曲线。最初只是单纯地为了加速数学计算,后来人类给计算机赋予了更多的能力,包括音视频播放,图片存储,电子书,游戏等,而这些只不过是短短几十年内的事情。一百年前的人们很难想象当今世界,人类工作方式不再是去下地种田,不再是去做机械劳作,而是对着大量的电脑办公,他们更加难以理解互联网直接抹平了人类沟通的边界。
到我们这一代,弹指间,我们就进入了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进入了DT时代,进入了5G时代,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进入了IPv6时代。新名词的产生速度似乎已经快过了我们的理解速度,我们在科技发展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了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新数据产生。我们还在感叹42亿多的IPv4空间怎么就被用完了的时候,标准制定者说未来每一粒沙子都会有一个独立的公网IP;我们还在回味数年前惊叹一张小小的软盘能够存储1M数据的时候,报告指出人类一天产生的新数据达到几十EB。
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实在是科技的发展速度太快。我们几乎快分不清到底是我们通过控制带有芯片的设备让我们快速发展,还是这些带有芯片设备把我们进行了控制。原本说好的用手机来打发碎片时间,然而事实是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开始转正,它们成功地把学习和工作时间变成了碎片时间,把看八卦新闻看短视频看小说的时间成功地占据为成片的时间。于是,我们开始变得身体虚弱,脾气暴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意,其实我们还分得清好与坏,只是不太容易出来。
今日头条有“毒”,抖音有“毒”,连微信朋友圈都有“毒”。
当我们点击了一些感兴趣的新闻,它就会“智能的”不断地给我们推送相关内容,你喜欢看拳击,你喜欢看历史,你喜欢看美女,就有越来越多的相关内容不断的出来,永远刷不完。历史越来越八卦,拳击越来越暴力,美女越来越诱惑,突然间你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色情狂,一个暴力狂和一个野心家。除了雷打不动的置顶政治新闻传递着正能量,你几乎忘记了当时是想要用来关心实事学习新知识了。它是个黑洞,极大的引力把你吸过去,越陷越深,无法逃逸。
机器学习是为了帮助人类,但是人类天生具有劣根性,有各种来自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对于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人工智能而言,它们分辨不出来这种原始欲望带来的“快感”是能够有利于“主人”的成长,还是“玩物尚志”。当它们看到人类不断关注这些内容的时候,它们就扮演了类似于日本电影中女仆的角色,高兴地说“主人开心我就开心”。殊不知这种无条件纵容,就是一种极大的伤害。现实生活中,当你看到一个人通过毒品来达到肉体的愉悦的时候,你会给他一巴掌,劝说他回头是岸,而不是再递上两根针管。在网络社会的精神自嗨层面,这种天然的隐秘性让人有如温水煮青蛙,默默地深入骨髓。
趋乐的贪欲如果说童叟无欺无伤大雅,那么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似乎都无从指责。然而事实是那种落差感会让人脱离健康的生活,身体要么骨瘦如材,要么脂肪堆积,更要命的是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看似充实的背后是一种虚胖。这种虚胖就跟气泡一样禁不起一根小针去戳,一戳即破。戳破之后难免会出现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体现在金钱和性欲的不正当获取。所以一个社会精神食粮的匮乏,不一定是内容少,而是内容太多。众人都有了指点江山的能力,真的假的好的坏的一顿乱堆砌,总不缺消费者,这是糜烂的文化聚集地(平台)早期的原罪,平台说内容是用户产生的,消费者是自主点击的,洗脱得一干二净。
朋友圈的“毒”性来自于不真实,我们看到的都是各种生活的美好,充斥着大量的美景美食幸福人生。按说谁也不缺旅游,谁每年也还不到全球各地转一转,谁也不缺吃,也时不时的到处“拔草”。奈何“朋友”实在太多,过千人的朋友,每天看到的尽是灯红酒绿,每天夜深人静看到这些,嘴里再不在乎,哪怕是刚从外地游玩归来,也赶紧记下来,“嗯,下次我们就去这”。美景何其多,美食何其多,偶尔为之是为幸福,成天看着这些,心里畸形了实在不划算,退而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赶紧工作存钱去吃喝玩乐,这种人生观陡然急转直下变成了人生享乐观,变成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原本偶尔为之的休闲,变成了人生目标,可悲可叹。所以,看到都是别人的爹,别人的老公,别人的儿女。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它们都应当只是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过程和工具,它们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可以在炎炎夏日吹着空调,让我们探索外太空考虑数亿年后地球毁灭时人类新的栖息地。但是改变的也只能是生活方式,而不是思考方式。我们的价值观的根基是体系性的文化,是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不是早期不成熟的试验品,不是快餐文化。诚然,每个人的轨迹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但是当把你放到一个红色的染房,期望你变成绿色的艺术品,这是一件很难的选择。在充斥着大量虚拟繁荣的科技社会,识别这些陷阱不只是困难这么简单,当你尝试告诉人们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短期快乐时,更是一件惹骂的事情。
是为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