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生动自有情——如何写好一件事》 说课稿
文/程玲燕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节生动自有情——如何写好一件事》。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说学生
《学会写事》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内容,首先要求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次写出一点波澜,要求更高的是写出情感。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学生基本达标。写出一件事的波澜,得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主题的需要去安排,例如《秋天的怀念》,平实的叙述中字字流淌着丰富细腻,复杂真挚的情感,平淡的小事中处处都是真实的情景还原,设计波澜反而多余。但是,把一件事写得有情有味,却是任何一篇优秀的叙事散文所必须做到的,也是近几天中考高分作文一个重要的得分点。如何把一件普通的小事写得有情感,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难度不小。学生要不写得像流水账,没有情感;要不夸大其词,令人啼笑皆非。
为此,我设计了《细节生动自有情——如何写好一件事》,以抓住细节写出情感为重难点,训练学生写好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身边幸福的瞬间,进行细节描写。
2.对习作进行读评、修改,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
3.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难点)
【设计意图】:
目标1是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素材,打开写作的思路,独立写作,然后发现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把一件事写出感情。目标2培养学生发现习作的亮点与不足的能力,总结把事情写出情感需对细节进行描写的方法。同时,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总结其它方法,比如景物渲染和直抒胸臆。目标3是学习的落实,是检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修改。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把一件事写出情感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首先,学生要自主写作,其次针对困惑,从展示的习作中,交流讨论,总结方法,然后再次自我思考,修改展示。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出现困惑,寻找解决困惑的方法,总结方法,运用方法,最后内化为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享幸福故事,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大家好,我姓程,程门立雪的程。刚参加工作,学生们叫我小程老师, 十五年过去了,学生们叫我……不,叫程姐!那一声声程姐,就像春风中清脆的风铃声,悦耳动听,每次听到,我的心中都流淌着满满的幸福。同学们,生活中这样的小幸福无处不在。正在上初三的我的儿子说,他最幸福的事是晚上放学回到家,被子已铺好,扔掉书包,钻进被窝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爱美的小姑娘说最幸福的事就是妈妈买回了她心仪已久的漂亮衣服……你的幸福呢?分享给我们听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分享幸福故事,唤醒学生情感。这部分不仅是导入,也是审题的过程,同时是选材的过程。只有唤醒了学生心底真正的那份幸福,接下来才会有真实的、真正的写作,才会有真情的流露。所以要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唤醒。
【探究目标】
自主学习
一、记录幸福时刻,真实方有真情。
用文字把你的幸福记录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要求:
1.紧扣幸福,直入主题,写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2.写出幸福的细节,如进行神态等描写。
3.不少于100字,200字以内。时间8分钟。
设计意图:
三个要求:1.提示关键词,提醒微写作要句句紧扣关键词展开,并且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要求更高一些,要有细节描写。3.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相应的字数。
二、交流幸福故事,亮点红笔勾画。
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作品读给组内的同学听。哪个句子受到同学好评,红笔勾画。推选出组内最棒的作品。
班上交流三篇习作。
1.投屏。
2.朗读。
3.同学们找找哪些句子能表达出“幸福”?哪个句子最能表达出“幸福”?
4.自己再说说其他句子是怎样表达幸福的,如果没有,怎么改?
设计意图:小组内交流,能达到更大范围的分享,亮点红笔勾画,促进语言的积累。班上交流,优秀的习作共同学习,存在问题的地方,引导学生比照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
三、修改凸显细节,真情自然流露。
1.范文导航,学生谈谈哪些句子表达出了幸福?这些句子用了什么写法?
太阳仿佛一个火球燃烧在空中(比喻),时针已指向了十二点。上完书法课的我,肚子饥肠辘辘,还要独自坐公交车从高平回神农。(与后文对比)走出书法教室,走向楼梯口,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心中的小欢喜按捺不住得跳跃着(心理),“咦,是妈妈吗?”(语言)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向那个身影。(动作)真的,竟然是妈妈!妈妈笑着说:“佳佳,妈妈接你回家。”路边大树的绿叶,有的欢喜得打着滚儿,有的自在的哼着曲儿。(景物衬托、拟人)这真是幸福的时刻!(直抒胸臆)
2.建议从以下方面修改:
细腻的心理活动:我的心敲起了欢快的鼓点。
外在的行为表现:我踮起脚尖奔向她,像飞舞的花蝴蝶。
五官的微妙变化:我的眼睛在笑,边笑边眨巴,像极了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
语言的深情表达;
景物的渲染衬托;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浓烈的 直接抒情,修辞的巧妙运用;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3.修改。根据表达需要,运用其中的一至两种方法。
4.同样的三位同学的习作展示。
a.自己读,读出幸福感。
b.推荐班内最佳朗读者朗读,读出幸福感。
c.和第一次的习作比较,自己说说添加了哪些,修改了哪些。
d.同学们把好句子摘抄在本上。
设计意图:
教写作就像鼓励小孩学走路。适当时候,该扶就扶一把。关于幸福的小片段中,免不了有的句子不足于表现幸福,怎么办?范文导航,引导学生思考,小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幸福的心情,从而给出修改建议。再次修改作文的时候,共同修改,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彰显集体的智慧,也更容易呈现一个教完整、相对优质的作品。
五、板书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节生动自有情———如何写好一件事。我们总结一下学到的方法:
细节描写情最真;
景物渲染衬真情;
巧用修辞见真情;
含蓄叙述藏深情;
直抒胸臆情也浓。
(请班上书写最漂亮的学生来板书)
设计意图:有头有尾,对如何写好一件事的方法进行总结。请学生上台板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成长。本节课展示了最佳朗读者,最美写作者,最棒书写者。
六、教师寄语。
总有这样的小幸福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温暖,几分感动。但生活不只有幸福,还有很多的不幸和痛苦,正因为如此,这些不经意间出现的小幸福才更珍贵。同学们珍惜这些带给你幸福的人和事,我们更要努力成为带给别人幸福的人。
设计意图:板书小结从写作方法方面进行了小结,教师寄语从情感教育教育方面进行了小结,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作业。
完成大作文,《那一次,我真幸福》。
设计意图:
微写作的训练为大作文的完成铺好了底,在微写作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完成一篇大写作,也是对本节课写法的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在写作话题的设计上,局限性强。写作话题应更广泛一些,写一件事,可以是快乐的、悲伤的……学生可写得内容更丰富。
2.一节好课有两个基本条件:生生、师生互动效果;有没有生成性的东西。本节课,互动不够,生成性东西较少,究其原因,还是和写作话题的设计有关,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够灵动有关。
3.方法的指引欠缺。只是在写法上给了指导,而对于“幸福”时的神态、动作等直观的观察,没有给学生架一个梯子,尝试用不同情绪表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应该效果会好一些。
总之,教师的心中有星辰大海,课堂上才能翻滚出浪花。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准确把握学情,一切以生为本,教学方法科学,才有能上出一堂高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