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上一张柿子树的图片吸引到了吴作人艺术馆。
今天温度不高且有风,便和女儿选择了坐公交车。
到了站下来,循着路,才发现是原来去过的地方。
上了二楼,在菱形的楼梯口往外看去,双塔中的其中一座映入眼帘,拍了一张照片,存入手机当中。

接着又欣赏了艺术馆里的绘画,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欣赏裸体像?不禁想到了日本一个作家写的一本好像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书。一阵鸡皮疙瘩。
书中所写和画中所绘的意境,实在读不懂、看不明白。
偏实用主义的我无法领会妙处来,罢了,就是一个俗人。
从艺术馆二层下来,转入艺术馆后院。这时,隔壁要花钱才能看的双塔都映入了眼帘。有几人坐在池边看着池子里的锦鲤。
拿着照相机的人对着双塔拍了又拍。
再往后有两人在门口往里张望,小声嘀咕着。
喔~原来网上的柿子树就在这隅天地里。

我拿出手机,拍不出它的神韵。真要责怪自己没有艺术细胞,余光瞥见身边大爷照相机里的柿子树,不比我好多少,心中一阵窃喜。
美,与人的感官是不一样的。
从艺术馆出来,接着又去了网红的市集,工作日的人流量跟假期不能比。
昨晚刚吃完自家楼下的大油边,便不想买吃食。
往回的路上,我还是被这秋天的色彩给吸引了。

小时候自认为最喜欢夏天,但是表现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更爱秋天。记得初一语文老师徐红兰讲到一篇课文,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我读了“萧瑟”那几行文字,语文老师激动极了,她的原话是:“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立马想到了你。”
而如今将要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却不是喜欢秋天的萧瑟,而是喜欢秋天的不聒噪,喜欢秋天或黄或紫的色彩。它像是一个中年人,不像春天那般新生,不如夏天那般炽热,亦不比冬日那般严寒,它像一个经历了懵懂到成熟的中年人一般,有着它独特的多姿的成熟的沁人心脾的味道。
返程坐在回家的车上,为自己不辞辛苦花了三个多小时来看网上的“照骗”而感到可笑。这多浪费时间呀?
可生活是什么呢?它的底色就是一杯无味的清水,越长大越被所谓的责任、压力等等搅动得如漩涡一般天旋地转。
而从漩涡里跳出来,按一下暂停键。掸一掸身上的水渍,去做一些无所谓成果的事情,何尝不是往清水里滴入一滴不浓重的色彩。
很快,色彩会在浩瀚的清水里散去,但是每当你想起它,即使深陷漩涡,却能在嘴角扬起一个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