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记忆和时间单位

今天是日更的第二天。头顶上不再悬着作业,就茫然不知要写些什么。

1.地铁

吃晚饭的时候,我还想,今天都经历了什么。只记得刚出了地铁,回到家。

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就是一个明亮的地铁,车厢里有很多人,去往不同的地方,沿着同一个线路,有人上,有人下。地铁的外面,是黑夜。

而我现在回到了家里,我坐在饭桌前吃晚饭。我的家,就像我在地铁上的座位,或者我站立在地铁上的一块地方。地铁在前行,地球在旋转。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或坐,或站,或行走,或休憩。

那我们究竟要往哪里去呢?短途的旅行是有方向的,去公司,去学校,去旅行,去购物,去撸串,去看电影,或者回家。。。

可是长途的呢,我们的人生将要行进到什么地方,将要去到哪里。十年之后的我,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头发白了吗?皱纹更深了,还是忙着带孙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2.记忆

想到十年以后,那好像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时间单位呢。可是我有时候会想到自己十年以前,甚至自己中学时期,或者更早以前的事情。甚至有些事情一直就在心里,随时都能拿出来、想起来,比在任何一间仓库,任何一座图书馆检索都方便。那不需要检索,只要想到,立刻就能反应过来。

这样想来,好像人的头脑还真是非常的有趣呢。印象中头脑的结构很像是核桃。也不知道这许多的记忆,在核桃里面是如何排列的。那神秘的脑电波,又是怎样把我们纷繁复杂的一生存储起来,供我们随时取用。

记忆,真是很好玩。有时候话到嘴边,就是想起不起。就好像昨天中午和同事说起有一个日本的品牌,与无印良品类似,价格也不高,质量还可以。我想了几次都脑袋一片空空,模模糊糊好像有“优”字,突然一下子,优衣库就脱口而出了,那时这三个字在我脑袋里还没有完全显现呢。话一说出口,自己也反应上来了。同事也说,我就是想说这个,就是没想起来叫啥名字。

记忆,真是有意思的东西。

其实,我对记忆的理解,就是时间、空间和事物的累积。有人说,我们人就是时间单位,虽然年龄不同,但是每个人大致也就是几十年的岁月。一年365天,假如高寿到100岁,36500天。在这些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去往不同的地方,经历不同的事情,大脑把我们自己的感知记录下来。

记录呀,真是奇妙。想想手机存储,经常还不够呢,要是不删除,就得扩容,实在不行就换个大的,还热备份,甚至还有云存储。我们的大脑没法扩容,没有备份,但是我们越开发它,它就越厉害,可塑性极强。

可是,如果有一天,人要是离开这个世界了,他的记忆就随之消失。物质消亡了,存储的东西没有了钥匙,取不出来了。

3.离开

说到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是越来越频繁地听到这个词,经历这样的事。

小时候小姨不在了,那个画面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一群人,围着一张床哭,有人还捶胸顿足,哭声很大。真不理解,小孩子哭被人训,大人聚在一起哭却理所当然。我那小姨平时也不大和我们说话,她总是咳嗽。大家哭的时候,也许她就躺在那张床上吧,我知道她是躺在那里的,可是大家还都那么吵,那躺在那里的小姨也不知道会不会很烦。而我躲在一旁笑话他们,竟然都没人发现。

后来我的奶奶不在了。只知道我的胳膊上缠着黑纱,上面还缝着一点红布头。我觉得红布头很好看,直接让这沉闷的黑色活跃起来。所以,这种戴法只适合小孩子,只有小孩子才活跃,而成人都是很沉闷的,只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

后来是外公不在了,只记得姥姥一个人驼着背,念叨着“人不如物”。我猜,她可能更希望外公是家里的一样物件,哪怕是个小板凳也好吧,即便是坏了,家人记着它以前的好,还会把它留着,哪怕放在储物间,也还在家里。可是人没了,是不能一直停留在家里的。

再大一些的时候,因为同事、因为长辈病故,感觉没过几年就去一趟殡仪馆。可是我对这里从来都不会很熟的,也不想很熟。墙上的标语似乎是鼓励活着的人们好好生活。也对,人都已经不在了,自然看不到墙上写的是什么字。所有能和人交流的,都是为了和活着的人进行交流。即使是给亡人准备的祭礼,还有焚的香,那袅袅升腾的烟,也只是生者的一种哀思和追忆罢了。

离开了,就是没有了。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物质灭亡了,就没有了。物质消亡,则囿于物质躯壳中的灵魂,如果有灵魂的话,会不会飘走,还是就生生闷在躯壳里了。反正,我见到那么多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没有一个最后告诉我TA的灵魂将要皈依何处。

4.灵魂/精神?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精神吧。精神就相对抽象多了,当然也可以很具体。它可以用文字描述,当然也就可以以有形的书本存在,也可以是视频、幻灯、甚至是0、1代码。它可比灵魂实在多了。

如果一个人来世界上走了那么一遭,那究竟怎样知道他来过呢?

对他自己而言,他拥有这一生的记忆,身体有过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痛觉,还有什么,暂时想不起来,但是只要有,就一定能想起来。

对别人而言,可能是熟知他的那些人的记忆,也可能是图书馆里存的某本书,还可能是更多的不认识他的人的记忆。这个时候忽然想到高中时候辅导班老师讲的,一个人最终奋斗的目标就是追悼会。当时听得好丧。现在回味,可能有些道理吧。

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离世,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大家一起缅怀他,舍不得他,说明他生前对大家是多么有意义,说明他没有白来这一趟。

如果没有人祭奠,或者更糟糕的是,像秦桧那样,死后还遭人唾骂,又或者像嬴政那样,死后被人鞭尸,那就太惨些了。一个人如果活成那样,哪怕他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如果知道自己身后种种,可能也会郁闷许久吧。

人是时间单位,当然也符合自然法则,会经历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如果有些人没有活得太清醒明白的话,那把自己的那部分记忆都丧失得七七八八,岂不是太亏了些。

等到他的碳、氢、氧等组成元素重新回归自然,以其他形态参与物理、化学的组合反应时,这个人的物质也就彻底消散了。有没有留下精神,那就看他在给定的时间单位里都完成了些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