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社里77和敏敏都谈了她们见面的感受,领悟,听完了很受触动。有一种感觉,年轻人思维就是敏捷,领悟也快,而我自己,在这样的比较里觉得自己真的变得很懒了,想起来这次跟洛洛见面对我的触动,想起同学不断在说的精神懈怠。
我是在虚假勤奋吗?时间被排得很满,就算考完试,还是继续忙的抬不起头。忙,能说明什么呢?可能改变的就是内心不再继续追赶自己。但想要的休闲感觉还没有体会到,似乎很久都没有体会了。可是,还是有懈怠的感觉,自己很清楚自己有多懒了。不愿意深入觉察很久了,不愿意面对痛苦也很久了。更没有敏敏那样去细微之处深挖过自己。不想那样做,满足我现状了。突然有一点感悟,其实这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生活节奏的改变,又想让自己更好,又舍不得放弃曾经的松散。
这次去见洛洛,自然也会聊起微社的人,正好听到敏敏微社语音,当时我们聊的是“以偏概全”。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会凭借自己的一个印象,别人的一种表现去猜测他的全部,其实人都有多面性啊。所以,敏敏的困惑几乎算不上困惑。但是听了敏和7的分享,却又觉得不是,心理学是做什么的?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它可能是解疑解惑,也可能是就自己的不舒服探究下去,只要面对,一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或迟或早而已。而我还是以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别人了,这是最要不得的。
敏敏说的要见一个人就万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然后各种准备,在准备的过程里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了,又不知道如何修补。我也是这样啊,想起这次去武汉,面对洛洛还好,我们已经见过一次,而且微社里我也不掩饰自己的胖,但是同学面前就万分不自在,尤其是要面对的是我们班曾经的一号美女。我感受自己的不自在,回忆起来上学的时候假装不在意,其实对于女孩受人关注是看在眼里,羡在心里的。并且感受到每个人感受他人的态度不同,培养出来的应对模式也不同。相对而言,魏同学轻松随意,怎么都好,而我却是免不了会考虑是否让人不喜。我知道,这更多的是过去的模式,比如现在看到77,看到冉姐,她们都算是有一些我不可企及的优势,却再也不会触动我的自卑神经,这时候我是新模式,我只与真实的她们打交道,而不是我臆想的完美对象,但是回到旧人旧事,我就不知不觉的回到旧模式,虽然非常难受。相比而言,洛洛就自在很多,她的自在,也就是我日常的状态,其实这挺有意思。
洛洛跟我的相处,其实就是自然随意。我们没有非要倾谈到深夜,困了就睡,有人了就自己去看风景,但是我们在一个氛围,我们都懂对方,并且懂得应对之间的感受。我发现我已经开始不自觉的有选择性的跟轻松的人交往,而洛洛不是,她还是有更多的观察,感受。她讲到车上跟一个年龄大的人聊天,我想,现在的我,是没有兴趣跟一个人从陌生耐心的陪伴到深知,不知道这是我的耐心不够,还是我只想要自己想要的?洛洛会很认真的跟我的同学解释心理学,我却不会,我更愿意让自己给别人的感觉让别人体会到我的状态,却不会主动去影响他人。洛洛讲了自己如何跟孩子跟婆婆相处,感觉到她与77敏敏的不同在于涉猎不同,不是广度的问题,洛洛之广可能我没有触摸到,但是她是有一些深入领悟的,最难的是用于实践。我觉得能够全然的实践,只因为坚信,我也学习,也在运用,却是半信半疑,不断的犹豫中尝试。洛洛是坚定不移的。一个人方向明确,道路也会分外顺畅吧。
说到半信半疑,自然想到77,她的分享一贯条理分明,最触动我的却是我第一次把“认知”这两个字听进去了。我讲心理学只喜欢说领悟,却不会用专业术语,因为我有抵触。但是77是从认知开始表现出她超人的地方,并且输入同时就可以很快输出。不像我,不断的咀嚼,其实快与慢,在这个时代,真的太不一样啊。我不能很快的去接受新事物,但是我必须接受这样的自己,同时我也不必觉得77的领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人的多样性吧。总觉得上帝是公平的,也是简单的,大道至简,在内心里,还是对77有很多的疼惜。
哇,写了这么多,感觉能坚持看完的人都是爱我的人。真的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其实我现在对于自己处于怎样的状态已经不是那么在意,甚至我不那么好也不是很在意,但总是有些是在意的。此刻的状态就是,如果我不是那么舒服,比如我正在紧张,那就接受自己真的紧张而且还不能放松。
这就是接纳自己吧,接纳自己,才能真正的接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