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去年很流行这句话: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当时感觉这句话很酷,说出这句话的人更酷!说明这个人很有个性,很独特,甚至傲慢。现在再回头想想,其实不然。
形形色色的社交圈,和自己同频的就那么几个,不用刻意融入,迎合,解释起来很有道理,看出来秉承这种价值观的人,性格随意爽快,不别扭。做人做事很多时候不能太随性,你融入的圈子是好是坏,适合你的不一定好。
大学毕业后这两年,我越来越后悔大学四年过得太安逸,没有好好学习,和室友们过得悠闲自在。我的大学是很普通的一本院校,大学考试很轻松,基本上都是快考试前两周临时抱佛脚复习下书本知识,应付考试,每次也都能不挂科,所以基本上老师上课都不怎么听,很多时候下面玩玩手机,发发呆,做些无用的事情:一起夹着书本假装去听课,一起下课去食堂打饭,一起回宿舍睡觉看电视,没什么课的下午一起去菜市场,买些菜回宿舍包饺子,做火锅吃(大学里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但是也都是偷偷用,来查房时都有人提前通知。现在想想还挺好笑的)……
现在回忆起来都是这些,感觉上的不是大学,是养老院。而我周边的同学多数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融入的圈子也只是室友圈。
唯有一个同学给我印象深刻,她每天看起来很忙,忙着去图书馆,忙着参加英语培训,跟室友不怎么融合,搬离了学校宿舍,但有自己的社交圈,她的圈子都是上进好学的人。在我们眼里,她很格格不入,甚至有人说她傲慢,其实她是对自己严苛,追求精进甚至完美。别人觉得她过得累,其实她是充实精彩。如今暨南大学硕士学位,出国留学工作过,会说好几种语言,英语口语在大学时候就让我们瞠目咋舌。别人活成了我们想活成的样子,而我们因为待在舒适圈,浪费了大学宝贵时光。
圈子不同,真的不必强融吗?习惯待在了舒适圈,不就是故步自封吗?有些圈子,不是你不融合,而是你没有尝试。
前几天我看完剽悍一只猫和萧秋水的《知识表现》一书,书里面采访了很多优秀斜杠青年,附带公众号二维码的我基本上都关注了,甚至还加了私人微信。我渐渐明白,一个人走得高,不如一群人走得远,而且一个人挺孤独,融入牛人的圈子,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目标,努力够一够还是能够做到他们那样优秀的。虽然还没有融入他们的圈子,但是我把我的触角伸出去,融入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