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精进》一书的阅读。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R:阅读原文】
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事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I:用自己的话描述】
What:
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条件的,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讲述者可能出于对他们来说过于显而易见,或者干脆就是下意识而为,而不会把这些背后的条件和假设说出来,这就是他的“隐含假设”。隐含假设在给人的思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限制和束缚住了一个人的思考维度和行动空间。
Why:
每个人都是他一系列过去的集合,包括出生时自带的基因,从小到大的经历、养成的各种习惯、思维模式等等,这些东西决定了一个人是谁,同时也框定住了他,我们如果能洞见隐含假设,就相当于看到了这个人的操作系统。
How:
学会找出自己的的隐含假设,反思这种假设的合理性。将单一的线性思维,转化为更加灵活的思维框架。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聊聊我的一个发小的故事。他一直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拒绝成长,每天都在混日子,我每次想提醒下他需要上进一点的时候,他就说不像我,是优等生,会读书……哪怕有时候听进去了,第二天还是原来的样子。
从今看来,他的头脑中有根深蒂固的一个“隐含假设”:僵化型思维,认为一个人能组成事情完全是天生的,一遇到挫折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彻底不行。
如果能够用成长型思维替换掉他的僵化型思维估计问题就解决了。但目前来看,显然我从来没有成功过。
【A2: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我先不要操碎了别人的心,我自己也肯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隐含假设”。比如看别人不上进,就认为是对方好吃懒做,思维僵化。没准他从小经历的环境,造就了他如今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能轻易评断别人,而是试着一起找到不合理的“隐含假设”,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最后的选择还是应该交给对方,而不是去指责对方,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往往会让他更加保护自己的“隐含假设”,结果会很糟。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假设的世界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求同存异,彼此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