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电划过云南夜空----美丽青春云南往事(连载二十六)《山河铸剑烽火云岭:云县军魂基因密码星火与长歌》之五
什么是云县军魂
云县军魂指解放军军魂,当然与古代从军英勇打仗和民主革命时期进步军人和国民党抗日战争勇士有一定传承与关联,本篇虽然主体是写解放军军魂,但写法上力求全面书写从古至今的从军情况、军事文化,反映云县军事文化全貌。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取得民族独立解放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从保家卫国到抗洪救灾,从戍守边防到抗震抢险,他们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哪里有困难和灾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着一份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誓词》,这是八一建军节诞生和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正式颁布的革命军人誓词。《中国工农红军誓词》充分体现了我军军魂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表明了红军的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义务使命和组织纪律、忠于职守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节。
1927年“打响第一枪”,开启军魂铸造。从南昌起义发端,于三湾改编奠基,在古田会议定型——历久弥坚的建军之魂是人民军队的特有优势,深深融入人民军队的发展血脉,贯穿于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实践反复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
军人的军魂是什么?云县的军魂是什么?
军魂,是军队的灵魂与精神支柱,是军人在战火硝烟中淬炼出的坚毅品质,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军魂,是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和使命;军魂,是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与和平;军魂,是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军魂,是永远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成的不朽长城;军魂,是脱下军装,依然战斗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岗位精英等,但这每一条的背后,都离不开“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初心,因为中国军人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子弟兵”。
军魂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党指挥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根本原则,也是军魂的核心要义。忠诚于党,意味着军人必须将个人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指挥。在新时代,只有坚定不移地听从党的指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面前,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军魂是保家卫国的无畏担当。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但军人的担当从未缺席。他们用无畏的担当,诠释了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誓言。
军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家宝。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人民军队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艰苦奋斗不仅是对革命传统的传承,更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
军魂是团结一心的钢铁意志。人民军队是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这种团结一心的钢铁意志是军魂的重要体现。这种团结一心的钢铁意志,让人民军队在战场上无往不胜。在和平时期,军队内部的团结同样至关重要。这种团结一心的钢铁意志,不仅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军魂,是人民军队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指引下,人民军队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军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怎样铸牢军魂呢?
要用信念与忠诚铸牢军魂。一是崇高而坚定的信念,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要求,是百折不挠、执着奋斗的精神动力,更是熔铸军魂的基石。二是忠诚是生发于心、表之于言的真情,是源于信仰的真心行动。军人的忠诚,是绚丽青春放射的光芒,是铭刻在军旗上的天职,更是熔铸军魂的主体。三是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铸牢坚决听党指挥的不变军魂,需要入脑入心、崇尚实干,让人生在为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四是铸牢军魂,需要在理论武装中强基固本。五是铸牢军魂,需要在学习党史军史中领悟升华。六是铸牢军魂,需要在履行使命中锤炼固化。“疾风知劲草”,一支军队、一名革命军人,能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是铸牢军魂最现实最直接的体现。“军人生来为打赢”,这是天职。习近平主席再三强调,军队必须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把“能打仗、打胜仗”的具体实践,作为铸牢军魂的生动课堂,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使每完成一次训练、每执行一次任务,听党指挥的意志就得到一次淬火和磨练,对党忠诚的品格就得到一次巩固和升华。
初心如磐,征途如虹。斗转星移,军魂永驻。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从井冈山走来的人民军队有着直面任何风浪与艰险的磅礴伟力,坚持听党指挥的军魂永不变,保家卫国的情怀永不变,服务人民的宗旨永不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以昂扬的姿态在强军征程上阔步前行。
刘邓大军南下征战戍边枪林弹雨挥洒青春热血
1949年7月李珪受中共云南省工委派遣,带领一批青年学生回到云县开展革命活动。解放军120团在云县开展征粮缴匪。1950年2月15日,宣告云县人民政府成立。从此,云县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烽火双雄:山东兄弟的热血征程铁血传奇》一本小小的地方读物介绍了有关情况。当我着手书写父亲和大伯爷的故事,本以为只是将他们的经历如实记录,却未曾料到,每挖掘一段往事,都像是打开了情感的闸口。那些征战戍边的岁月,黄沙漫天,枪林弹雨,他们以青春与热血,守护着山河。而战后回归生活,生活的琐碎与艰难并未放过他们,依旧步步紧逼。
在创作过程中,无尽的悲伤与奔涌的泪水常伴我左右。这些情绪,不只是对他们所经历苦难的悲悯,更是对家族传承的敬畏。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两个人的历史,更是一个家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写照。
马家军精神的精神内核与时代意义
马家军精神根植于家族几代人的革命实践与边疆奉献,以“忠、勇、勤、廉、毅”为核心,体现了北方世家南迁戍边的历史担当与跨代传承的家国情怀。
1. 忠——赤诚报国,使命传承
前辈随二野四兵团刘邓大军南下,投身解放事业,扎根云南沧源、墨江等边疆要地,将忠诚镌刻于革命与建设的每一步。几代人在各领域获得表彰,延续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展现精神血脉的生生不息。
2. 勇——无畏担当,戍边卫国
从解放战争到守卫阿佤山险境,马家子弟以军人血性直面艰险。作为排长、团政委,他们在军事斗争与边疆维稳中彰显英勇,以血肉之躯筑起边疆屏障。
3. 勤——扎根热土,建设不息
从战火硝烟到拓荒边疆,家族几代人以实干书写奉献。前辈在普洱、沧源等地奠基,后辈在各战线勤勉耕耘,将“北方世家”的坚韧融入南疆沃土,以汗水浇灌发展之花。
4. 廉——清风正气,克己奉公
虽未明言,但军功章背后的清廉底色不言而喻。作为基层指挥员与政工干部,严守纪律、廉洁治军是履行职责的根本,为边疆军民树立了德行之范。
5. 毅——铁骨铮铮,百折不回
面对佤山峻岭、边陲闭塞,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以毅力克服地理隔绝与文化差异。后辈承袭父辈坚韧,在各领域直面挑战,诠释了“北方硬汉”南疆立业的恒心。
精神内核与时代意义:马家军精神是革命基因与边疆实践的结晶,从战争年代的“忠勇”到建设时期的“勤廉毅”,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的深度交融。这种精神不仅是家族荣光,更为新时代边疆治理与家国奉献提供了价值坐标——忠诚铸魂、勇毅破局、勤廉立身,在代际接力中书写永恒的爱国诗篇。
铁骨铮铮云州军魂血肉之躯筑起边疆屏障
杨福林,男,云南云县大寨人,县公安队队员,1950年3月8日县城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时,在追捕一名叛变公安队员途中牺牲,年仅18岁。
李朝龙,男,云南云县茶房乡人,原茶房桥街村联主任,1950年7月23日在云县茶房乡大垭口村的学堂垭口被土匪杀害,时年46岁。杨福林、李朝龙等是云县“征粮剿匪”、“清匪反霸”工作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抗美援朝时,沉默的鸭绿江沸腾了,赵玉琳、增石从抗美援朝英勇杀敌,云县有28人入朝作战6人牺牲。何国才(1928年-1952年6月),男,云南省云县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生前为志愿军338团机3连战士,1952年6月在朝鲜牺牲。陈福兴(1930年-1953年7月),男,云南省云县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生前为志愿军338团2营6连战士,1953年7月在朝鲜金城牺牲。
0062部队三支队解放军一分队一连战士,1956年3月5日古学战斗,刘国忠长眠四川甘孜得荣县,七十多年后他的母亲在视频上看到了儿子的荣墓。
赵玉琳,男,汉族,云南易门人,1932.9.6生,1947.3入伍,在华野九兵团26军侦察营一连任班长,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49.9入党,1950.10参加抗美援朝,1951.3在执行清州江侦察任务时负重伤。1986--1996年任云县茶叶局长,副处级政治待遇,1991.8离休。
1961年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是毛泽东在1961年为身边一位参加民兵训练的工作人员个人照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该诗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勾画,描绘了中国妇女前所未有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云县民兵英雄杨小三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杨小三(1935.1-2015.2),女,白族,生于云县幸福镇勐底村马鞍山组(原幸福区勐底公社马鞍山生产队),初小文化。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78年为兼职或半脱产干部,历任生产队队长、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临沧地革委常委、临沧地区第一届贫协委员会委员,1978年3月,经临沧地委批准任幸福公社党委副书记,同时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87年退休。1959年,担任勐底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连指导员,出席云南省民兵代表会,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军区授予民兵英雄光荣称号。1960年4月,光荣地出席全国民兵群英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由朱德委员长亲自奖给她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一百发,以表彰她在边疆农村基层维护治安,防特防敌所做出的贡献。1969年4月作为全国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大代表大会,成为临沧市第一个全国党代会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