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枣庄方糖读书会第38场复盘
2019年第五场
这一场我们共读《满分学生没有未来》
本周二,中小学的娃们开始拿回期末成绩,有喜有优,对于成绩的讨论还曾引发我想开几场少年方糖,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友好情绪(父母的、老师的、同学的),让孩子们都能正确看待认知情绪,从而正向的面对它们,不被情绪困扰,不被情绪缠缚。趁着这个话题,我们跳过一个章节,把这个篇章放到本场,一起来探索陪伴人一生很长时间的一个词——分数。
开篇作者用自己学生时做错题,妈妈提问的方式来揭示我们都会碰到的现象——孩子考了100分就夸奖孩子,看到有犯错的地方就生气。比如S分享看到孩子99分的成绩,还是很遗憾,差1分就100了,分享后我们都深有感触,其实我们在当下自己都没有觉察这种“完美情结”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我也分享到虽然不把成绩看的那么重要,可是当看到孩子100分的成绩还是情不自禁的欢乐喜悦,更夸张的就是家里老一辈对孩子成绩的情绪起伏,那真是活脱脱上个世纪的翻版,哎,此刻,我想有很多悲喜同道的老父老母。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寻常的喜怒哀乐,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有更深更敏锐的觉察,不让孩子背负莫名其妙、本不属于它的情绪,引导孩子对生活中所要经历的事情有着更为客观中正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从错误是学习的最佳机会来展开,认为“把握这样的机会才能够带领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理解的道路,一点一点的找到自己理解数学概念、运算方法、知识原理的独特方法”,并总结出孩子在小学阶段做数学题会犯的五类错误,让我们非常受益,在这里我们有个共同的体会,如果是自己在家里独自看这一段,有可能看完就翻篇忘了,不会记住什么。而在读书会中,我们用案例来理解每一类错误,再联想到自己孩子身上犯过的同类错误,共同交流举例,自然会加深这部分的理解。我们的共同体会就是作者简直太厉害了,他总结的这五类清晰明了,特别有益于对孩子错误的引导。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简洁的五句话,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五句话再用回到自己孩子身上去实践,这正是一种特别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步骤跳跃这个环节,就是过度关注速度、忽视细节,产生的以结果为唯一导向的观念。这个情景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孩子考完试后的大松劲,放风;大学生的浑浑噩噩,混文凭……这些都是结果为导向的心理机制所导致,成人如果不对这种偏见有觉察,就无法引导孩子有正确的认知,孩子的行为往往就会走向这个趋势。
规则模糊这个环节,联想到生活中一些隐形规则,如果这些规则方面犯的错误比较多,人的耐心和信心同样也会缺失。
概念曲解给到我们最大的启发是让孩子们扮演老师,把她们所学的内容教授出来,建立相对平等的互动关系,通过不断的询问,来此及孩子的理解,也锻炼他们表达输出的能力。
书中有一段提到“他的妈妈从来没有表现出对分数特别关心。考过满分,妈妈没有为此特别高兴,考过不及格,妈妈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烦恼和焦虑”,分享到这,Q提出有个困惑,在平时她也比较在意自己的情绪,面对成绩,多数是波澜不惊的表现,可孩子有时会提意见”我考好了,你们也不夸奖我,也不是特别高兴“,似乎让孩子有些受打击,她有些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淡定的妈妈依然没有让孩子满意。此时,S就用她切身经历分享了孩子在这个时候的感受:她小时有次考的特别好,告诉父亲,希望父亲可以表扬她,但是很失望,爸爸没能这么做,于是她心理就有了被忽视、被忽略的感受。从这里我们分享出不能一味的波澜不惊,要注意观察的是孩子有什么需求,如果他希望被看到,希望被认同,父母不一定用简单的你真棒,你真厉害去表达,可以用平实而具体的语言表达对他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看见与认同这就足够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孩子,给予他恰如其分的需要。
写到这突然想到开场前,Q分享他陪孩子练琴时的感悟,儿子刚刚接触一门新乐器,虽然她对孩子练琴时有些不满,但是依然很详细具体的说出两点孩子在这次练琴中值得表扬的地方,稳住自己的心神,在孩子需要兴趣引导时给予不张扬的鼓励,让我们非常受益。
谈到错误、失败,我很有感触的是这两年自己对失败错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以往害怕失败错误,认为那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凡事都想做到尽善尽美。现在看来,错误和失败恰恰是人成长的契机,我们不是让自己一直呆在懊悔中,呆在很丧的情绪中,而是要从错误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做出适当的调整,迭代创造后去再次的实践练习,这才是我们看待错误失败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样的错误失败才会给人以力量。
满分学生没有未来——一个吸取眼球的题目,却给到我们多种思维角度的认知,渐渐生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智慧,让我们带着好奇、带着陪伴、带着不断交流的角色与孩子相处,最为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