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刚来我们解决方案中心的新同事,只在我们的团队呆了两周。在结束了他第二个任务的演讲之后,选择离开公司了。
公司的试用期是三个月,但往往在两周以内就决定新员工的去留。
在这两周内,我们会安排两个任务项。
第一个任务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经历的介绍,要求新员工,将自己过往工作中积累到的经验制作成PPT,向团队所有人分享。
目的是考核新同事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PPT制作能力和演说的能力。
第二个任务是从客户的角度提出一个需求,让新同事输出满足该需求的解决方案。
目的是考核新同事输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考核素材收集归纳总结,和PPT制作以及演说的能力。
对于第一个任务项,新同事只做到了对过往人生经历的描述,还是从小学开始,到他就职的每一份工。
在这项任务里,没有看到总结和描述自己在过往的工作中的收获以及经验总结,也没看出对方的演说能力,以及PPT的制作能力。
由于担心他第二个任务理解得不到位,导致被团队淘汰。在开始任务之前,我还跟他沟通了做这一块任务的具体思路。并指出团队的其他人都是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让他善于利用。
看他很有信心的说,自己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于是我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建议他最好能够在公开演说之前,发给我跟另外一个同事先看一看,我们给提点意见,以便通过率更高。
等他发出初稿的时候,发现果然偏差有点大。于是我和另外一位同事,都给出了自己理解的意见。我们还为此都输出了文字稿的调整建议,发邮件给他。
就在他演讲的前一晚,我收到了他发出的终稿。
看完之后,有点大失所望,至少从他,备注里面的内容,我认为它的输出成果是不达标的。
而这个时候我已经提不起给意见的欲望。因为这个时候给意见,他也来不及改了,再说,他也未必有意愿去改。
我心里还怀了些许期望。或许,他表达出来相对会更吸引也说不定。
在他当众演说完之后,每个人需要对他的演说结果进行反馈。我当时的反馈是:
从感性的角度,这个解决方案,我认为毫无吸引力,整个表达的过程,我感觉不到演讲者对自己解决方案的信心,说白了,就是没有感染力。
演讲的开头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聆听,实际上一直到最后,我还是没有找到开篇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整个演讲最关键的是解决文案能够满足需求提出者的需求。当我从需求者提出者的角度去听这个解决方案时,一直到听完这个解决方案,我脑海中,依然想象不出来,最终做出来的效果会是怎样的。
在方案扩展方面,我认为扩展的方案必须与原方案是有相关性。我怎么也理解不了,从介绍内控的解决方案到推广云应用的扩展。这就像我口渴,你基础解决方案是给我个西瓜,你的扩展方案是给我个剃须刀。这两个解决方案之间都没有关联性。
我的评审结果是:这个任务不合格。
对此他提出了几点。
1.不想借助团队资源
他认为这个任务是责任人是他自己,必须自食其力,展示自己的优势。
2.时间赶
他说自己解决方案,他想了很多。所以一开始切入点有点大,等听到我们的意见,要调整的时候,时间有点赶。
3.意见打乱了他的思路
他认为一个解决方案,需要解决该组织最高决策者的需求。他认为只面向组织的某一个需求提出部门,去做方案是有局限的。
4.别人给的意见他内心是拒绝的
他说在演讲的这天早上在洗头洗澡的时候,他在质问自己为何要做出这样的"迎合"行为,他的恩师嘱咐过他,千万不要迷失自己,自己是一个创意者,应该顺着自己的想法把这个创意提出来。
如果这位已经离开的同事,根据自己想法所做出来的解决方案,还过去的话,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绝不会提出所谓的调整建议,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是一个很优秀的表现。
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的团队是很开放的,是期望每一位同事尽快融入进来的,我们会优先表示团队的诚意,所以才会说出,对方可以充分利用团队资源的话。
关于他用了"迎合"一词。我心想,如果连有资格评判你去留的这些人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在职场上不愿意去做出"迎合"工作喜好的,那么此人绝对算是一个职场斗士。如果能坚持一辈子,我很佩服。
一个新的公司,新到岗位的人员,我的建议是:
姿态不要太高,姿态太高,会拔高别人对你输出内容的期望。
多倾听,多学习,不要急于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了解清楚新的组织价值观是怎样的。
了解组织对自己岗位的工作期望,并超预期的表现自己。
工作的态度要积极,要有主动融入团队的意愿。
新同事的离开在意料之中。毕竟,价值观有冲突,在同一个团队里是没办法一起工作的。
我也参与对这位同事的面试。对于他进来我们部门,我是充满了期待的。
当问起他过往的工作经历的时候,他提起过往跟团队合作里,他发现团队里面,总喜欢以开发为中心,而他自己比较偏向于以客户为中心。
我们解决方案中心的思考行事准则,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这点跟我们的理念价值观是相符的。
我们希望加深对他的了解,也希望他能够尽快融入我们的团队。
他也比较善谈,言谈之间,我发觉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总是能从我们没有考虑到的角度作为切入点,高谈阔论,大有不同凡响的格调。
现在看来,这种不同凡响,也许就是底层价值观的冲突。
就如他所说,试用期是个好东西。即能让团队选择个人,也能让个人选择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