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笔记2

《前言》笔记2

江湖中暗流涌动,肉眼凡胎绝对看不见,除非有一天能融入其中,你才会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如此光怪陆离的世界。

好比武林。

你永远不会知道村口的一个铁匠竟然会是武林高手,你也不会怀疑那个嘻嘻哈哈的疯丫头居然身怀绝技。

他们各有各的师承,各有各的来路。

诗歌的江湖亦是如此。

很久很久以前,《诗经》中的老百姓唱着歌谣,无意中打开了一扇叫作“诗歌”的大门,还有一个叫作“屈原”的骚人帮着使劲儿推了一把。从此,一扇走向诗歌江湖的大门敞开了,不少高手出现了。

尤其是在一个叫作“唐朝”的时代,更是人才济济、高手云集、门派众多。

当时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概括了唐诗的四大门派:

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凄凄满别情。

田园派掌门王维、孟浩然,边塞派三雄王昌龄、岑参、高适,咏古伤今派老大杜牧,送别派……

送别没有派,在那个年代,谁都能折几根柳枝、滴几滴眼泪写一首送别诗。

其他还有逍遥浪漫派的李白李大侠,忧国忧民派的杜甫杜大叔,专给皇帝提意见派的白居易白老师(“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挂着羊头卖狗肉派的韩愈韩教授(以文入诗),还有不写标题派的李商隐李同学(“无题诗”为他首创)……

康熙皇帝在明朝人季振宜编的《唐诗》和胡震亨编的《唐音统鉴》的基础上,举全国专家之力,只用了一年多,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编成了卷帙(juàn zhì)浩繁的九百卷《全唐诗》。

近五万首诗啊,唐朝有点儿名气的诗人写的诗都被收录进来了!

康熙大帝,功德无量啊!

康熙的孙子乾隆,可谓是一个用生命在写诗的皇帝,他一个人就写了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诗。

一个人啊,数量上几乎碾压整个唐朝诗人了,据说他写诗速度之快,上个厕所就能写出来四首。

就是流传很广的那首咏雪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前三句是乾隆的,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是随行大臣沈德潜为了怕冷场,为他接上的。

当然,这件事也许只是个传说,不过至少我们能从中读出一点儿言外之意:乾隆写诗的水平实在不咋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