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若处子,动若狡兔”是我的良好愿望,很开心,孩子正以两种学习方式向这良好愿望靠拢。
美术和武术,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一静一动,搭配起来天衣无缝 ——前提是都学习的十分出色。
初学绘画,孩子总是坐不住,不时需要找妈妈,不然就是满教室乱跑,被老师形容为“上啥都像体育课”。两个多月过去了,再上课时俨然成为一个规矩的孩子,因为喜欢,被环境熏陶着,有这种改变不足为怪。
中间还试课了舞蹈,舞蹈的确更适合女孩子,学舞蹈的男孩凤毛麟角。一节课下来,孩子说老师很好,但自己不喜欢学舞蹈。这节课就留做美好的回忆吧——满教室女孩子只有俩男孩,不管之前还是以后,大概都不会有这种配置的班级了。
接触武术,开始还有点小担心:会不会喜欢?能不能坚持?我的担心却是多余的,众多男孩子在一起,他们学的很开心,每天都会向我展示新学的招式。但中间有个动作,孩子总是做的不够标准,看起来其他孩子很简单就能完成的,他却要很吃力的做下来。我看到他身体不能很好的放松,教练给与辅助时不能够完全信任教练,从而不能放松大胆地做动作。通过跟教练沟通,了解到孩子身板硬,多练习就会好。后来他的表现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女孩子会更柔软一些,练柔术的人的身体柔韧度也只能让普通人望其项背。孩子通过练习,有了进步,并且后来的一些动作,让我看的惊讶。其原因就在于我完全依照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反复做不好的动作是我曾经很容易就能做下来的,而孩子做的很标准的动作却是让我感觉很难的。借用孩子一句话“他不是我,我不是他”不能理解到完全理解皆因此。
未来会怎样,现在只能靠想象。很多时候我会想到李健,父亲是武生,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的学习武术和京剧,打小爱打架并且没没输过,还差点成为问题少年。机缘巧合,学了吉他,后被保送清华,学了电子工程,去了广电总局。但兜兜转转,却又拿起了吉他。
人总能够找到什么是自己最爱的,并且愿意为之去努力。所以,有爱好就去爱吧,我的愿望只是我的愿望,假如你背离了,那不是你的错,因为你是你,你又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