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年读的书,依旧是女作家和女性题材的故事占主导。这里按读书的时间顺序来写一写几本令我印象深刻的书。
第一本是Autobiography of a Geisha
这本书是在朝阳书市淘的,10块钱,很值。
一直对艺伎的世界充满好奇。这本书是一本自传,作者详细描述了真实的艺伎生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没有《艺伎回忆录》那样的浪漫结局,而是在逆境中一位贫寒少女蒙昧的挣扎与坚忍。
根据书中的描述,作者本人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水平,但是编辑很欣赏她讲故事的天赋和幽默感,邀请她把最初的短篇故事扩写成一本书,于是就有了这本艺伎自传。书出版后作者的生活起了轩然大波,她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村子,希望自己从来没有写过它。很多年后,她被本书的英文译者打动,两人在日本见面,译者写了一篇后记描述她晚年的生活。
书的语言比较简单,但故事非常精彩。 女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震撼人心。欣慰的是到了中老年算是有个好结局。人生那么长,活下去就有希望。
第二本是李静睿《北方大道》
阿花2017年的新书。她的书几乎每本都有看,这一本也让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北方大道》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主人公大部分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八个故事里似乎没有一个人的婚恋是美满的,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寂寞(或许也和他们都没有孩子有关)。与其写一个安慰人心的故事,作者更感兴趣地是描写真实的生活与人性的软弱。李静睿的小说背景跨越北京、纽约、东京和自贡,不论是小城镇还是大都市,她都能够驾驭自如,将小地方的凝滞感与大都市的生存焦虑在细节中一一展现。或许她可以算作一位批判现实的作家,但她并不呐喊,更多的是平静的叙述。
《盐井风筝》讲一个离婚的女律师回家乡小城调查一起案件,案情扑朔迷离,但起因是老同学之间的嫉妒。作者的一大强项是心理描写:大都市的焦虑,人性的嫉妒、攀比、无奈、软弱。
“我一目了然过得比她好,但没有好太多,这让我们的友谊持续下来,持续到她一目了然过得比我好,但没有好太多的现在。我们是两只蜈蚣风筝,开始并排地飞在有风的地方,后来风太大了,她偏离方向,我则一路下坠,坠向今天。
唱完歌,我们一起去吃了串串香,我们依然亲密,只是不再知道对方生活中真正发生了什么,把一切秘密混混沌沌煮进这口油腻的锅里。”——《盐井风筝》
在中国当代青年作家中,李静睿素来不同俗流。她在序里写道:“ 这个时代大概有它火热的主题,我却只想待在一旁,做一个冷冷的反义词。”书的封面是蓝色的,一个寂寞的背影和腰封的宣传语呼应:沉默的时代里,生活照常流淌,个体奋力逆行。
这本书中女人的戏份很重,但或许不能被归为女性文学的范畴,这本书的主题是我们时代的焦虑与孤独。
第三本是文珍的《柒》
这是文珍2017年的新书,也是她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文珍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前面两部《十一味爱》和《我们在美术馆谈恋爱》我都买了,因为我的高度评价,一位朋友曾借走了《十一味爱》,看完问我:为什么里面的人混的都那么惨?他这个问题让我楞了一下。想到这位朋友当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又是北京本地的一个男青年,或许确实很难理解普通北漂的艰辛。《十一味爱》和《我们在美术馆谈恋爱》,都写了很多在大城市里挣扎的小人物,尤其是女性。有人评价说文珍是少见的真正关注“都市小说”的人,我认为有道理。
文珍爱旅行,爱艺术,并且不避讳表现出内心的柔软,这些都可以在她的小说里找到踪影。第一篇《夜车》,让人想到她曾经发表在文学杂志的《银河》,也是一段羁旅中一对男女的故事,有点绝望的宿命感在里面。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牧者》与 《暗红色的云藏在黑暗里》。前者写一位美丽的女研究生对导师的情愫,后者写一位美院高材生遇到一个靠接近她来混圈子的新秀。文珍写知识女性最是得心应手,她笔下那些纯真、美丽而有才华的女子,在未出社会就感觉到了女性在学术圈/艺术圈的尴尬地位。《牧者》的故事像新海诚的动画一样清丽,十分真实动人,如果说李静睿的叙事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冷静之洞察,文珍则是把她一腔真挚的情感都倾注于自己的故事里。
在《暗红色的云藏在黑暗里》,女主人公内心的纯真与执拗让她本能上拒绝做宴席的陪衬,拒绝男性主导的艺术圈对女画家的定位。而曾与她投契的蓝颜知己却不经意之间娴熟地混入了她的画家圈子,装作她的男友,藉由她的人脉出了名——她无法接受他竟是这样的人。从被利用的愤怒到慢慢释然,细腻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而文珍对于美术的了解也让我惊奇。后来有一次我去中国美术馆看展,发现此地和文珍的单位确实挺近,想必她也是经常来这里了。
总之,看好文珍,希望这个日行千里的世界上,仍有一块净土可以容纳温柔的灵魂。
第四本是《温柔之歌》
《温柔之歌》应该是浙江文艺出版社今年的重点图书,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宣传力度很大,故事也确实精彩,令人手不释卷。
这本书写了不同阶层的女性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溺水般的绝望之感。保姆的出现把女主人从全职主妇的绝望中拯救出来,自己却慢慢陷入了更深的黑暗。悬疑的铺设和谜底的一步步揭开可谓扣人心弦。作者从多个视角切入的写法使人物逐渐丰满,避免了上帝视角和叙事的单一。袁筱一的翻译也很流畅,把女性的绝望之感传达的让人感同身受。
美中不足就是书中个别细节交代的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是原作如此还是翻译的问题。在我看来译者用词还可以更讲究、更规范一点,如游乐场里的“游乐器具”这种中文表达看起来就很奇怪。另外必要的地方还是应该加个注释(比如“地粮”),这样读起来就不那么突兀。以前看相关文章对袁教授的一些翻译理念不是很赞同,但译后记的分析还是很有说服力,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
这本书讲了职业女性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困境,中产家庭的困境与下层贫困女性的困境,相信不少读者都可以产生共鸣。
第五本是《小姨多鹤》
严歌苓或许可以说是用中文写作的女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人。看这本书是因为我爸最近在看《小姨多鹤》的电视剧,我听了他的描述感觉这个题材非常吸引人。
原著小说比电视剧更残酷。电视剧讲张家救了快饿死的日本遗孤多鹤,小说写的是张家原本就是因为媳妇不能生育而去买一个传宗接待的女人。在时代的大开大合中描述小人物的挣扎,这是严歌苓的拿手好戏。两女共侍一夫的设定男人写不好就变成意淫,但女作家的笔下重点不是两个人的争风吃醋,而是两个女性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互相扶持,不自觉地被对方影响,共同撑起了一个为世俗所不容的家。
这本书里严歌苓对比了中国家庭的“凑合”和日本姑娘骨子里的“认真”。书中张家的后代不管被命运拨弄到哪儿,很快就结婚生子,扎根在那里。凑合是因为不凑合没有办法,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只有凑合才能活下去。两位女主角都是勇敢又能干的女性。东北女人小环的泼辣、豪爽与担当,日本女人多鹤的勤劳、认真与温柔都写得活灵活现。有书评叫《两个女人的史诗》,也确实贴切。
严歌苓写了女性的温柔美好,亦写了她们的坚韧刚强。所以她们在极其动荡的时代没有被枪林弹雨杀死,没有屈服于悲惨的命运,她们扛住了家庭的变故,支撑起的不只是半边天。她们活到最后,活到与一切和解。
感谢这些女性写作者给予我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