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手一笔数额较大的贷款,贷款人是他的同学亲戚,是个红砖厂的老板,贷款期限是三年,半年后老板不缴利息,银行追讨贷款金额,老板跑路了。他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因为老板是熟人,受了人家好处,等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真正核实借款人还款能力、抵押物真实性等,导致贷款无法收回,面临银行内部处罚。
本来这个肥差许多人虎视眈眈,现在又出了这种事儿,职务肯定是保不住了。他不甘心降职处分,也拉不下脸面继续在农行上班,就辞了工作,去了省城。省城当时银行发展规模壮大,…机构数量增加,他在同学引荐下入职华夏银行,待遇比老家好得多。他把妻子女儿接到省城,妻子当起了全职太太,过了两年又买了房,还在老家买了一座山,说是坐等高速公路从此山经过,将获得一大笔安置费,此时他的生活安稳,事业顺遂。
这期间,他常常往返于老家与省城之间,结识许多达官贵人,他又善于维持人际关系,不厌其烦。或者帮领导牵线,安排饭局;或者帮熟人联系名医,解决手术;或者斡旋双方,谈成一笔招商引资。他像个中介,多方奔走,达成目标。
他来到更大的天地,见识了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机遇,野心更大了,总想着大赚一笔,实现财富自由,他不甘心于朝九晚五的职场。后来他被一个在京房地产大老板看中,觉得他办事能力强,人际关系广,有欲将他纳入麾下。他辞去省城银行工作,随大老板入京,大老板身家十亿起点,给他的待遇也高。他又将妻子和女儿接到京城,女儿在京城上随迁小学,虽然待遇高,但租房、养家,妻子又未上班,想必不会太宽裕。
一晃他在北京呆了近十年,期间断断续续听到他的消息:北京房价高,他买房难;随迁小学鱼龙混杂,不利于他女儿学习;他帮老板集资百万,利息可观;他帮老家谈成一笔招商引资,县政府奖励他;他二胎又生女儿,心有遗憾……他在京城的前十年,应是与时俱进的十年。
后十年开始走下坡路,已近知天命,精力大不如前,工作强度却丝毫不减,他的工作,更多的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鞍前马后为老板打点,喝酒应酬,夜不归宿是常有的事,家庭几乎难以照顾,妻子抱怨颇多,家庭总是吵吵闹闹,常闹离婚。
疫情开始后,各行各业受影响,房地产首当其冲,大老板事业一落千丈,宣告破产,他毫无理由被离职,百万集资打水漂。他另觅职业,才发现所学的专业已荒废,重操旧业不可能,就算他专业还在,当前根本不需要会计岗位,辗转银行系统,要么年龄要么文凭成为障碍。
他发现这漫长的人生里,他靠的大多是自己那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还有把各色人服侍好的本领,其它本领全弄丢了,连基本的word文档、电子表格、幻灯片都不会操作了。
疫情期间,他身兼数职,中介、网约车、促销员、跑腿代办……只要能做的事,他都去做,这样才能达到原先的收入水平。妻子没上班,两个女儿,两边的老人,哪里都要开销,一家人的担子都落在他一人肩上,他还不敢跟家人提失业的事,那一年,他头发全白了。为了减少支出,他在京城与省城间奔波,把妻子女儿送回福州,帮两个女儿办妥转学,妻子照顾孩子的同时兼职家政。
他一人在京城打拼,以维持家用,这样一晃又是几年,他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奔六之人,为了家还在苦苦支撑。
去年,也许实在是累了,他决定回福州,这时他大女儿正读大学,小女儿还读小学,压力还是很大,但他说身体更重要,他不想早逝。他回来后,仍然身兼数职,只要能赚钱的活儿都做,因为形势不容他选择。
半年前,他解锁了一项新技能——开锁装锁。在熟人的介绍下,他虔诚拜师学艺,从零开始,他虽然是年龄最大的,却是学得最快的,所幸这项技能不用费脑子,只要费体力和时间。平台给他派一单,他可以抽取五十到一百多不等,每天接几单,他的生活费就有了。从他舒展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十分庆幸自己有了这项谋生的手段。
问起他在北京的经历后悔吗,他笑而不答。北京!是他现实中错过的人,还是他错过的梦想?他曾经想在北京开疆拓土,成就事业,终是不能。
好多年没见过北京了,要是见到北京,她又会怎样评价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