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教育局马京克局长介绍了许昌教育现状,对学员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市教育综合改革“1+1+6”的方案,即1个实施方案,1个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和6个专项方案。其中《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强化保障五部分。其中重点任务先期探索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创新教科研管理机制和创新教育督导巡查机制等六项重点改革。
要求:1.转化角色,静下心,沉下心,回归校园,回归教室。2.维护许昌教育形象。3.感受华师文化,华师底蕴。
何永生: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学研究室语文教学研究员;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研究员;荣获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曾执导学生获中国中学生首届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
(PPT内容梳理如下)
一、高考改革的历史反思
(1980—2015)
14次+10次=24次
1.四种类型的影响
(1)至今仍在起作用的9项:
1984年:特殊专业(艺考等)的统考+单考;
1985年:标准化考试改革;
1994—1997年:招生并轨与收费上学;
1999年:网录、扩招、3+X科目、英语听力;
2001年:取消考生年龄与婚姻限制;
2003年:考试时间由7月提前至6月。
(2)成为历史消逝了的改革5项:
1981年:6+7模式(文科考6门理科考7门);
1977年:部分省市高考预选改革;
1991年:“三南”(云琼湘)科目改革;
1985年:会考+高考;
1994年:会考+3+2高考科目改革;
(3)曲折反复,改来又改去的5项
1984年:保送生制度;
2000年:部分省市开始的春季高考;
1985年:部分省市开始的标准分计分;
2002年:广西试行本、专科分类考;
1985年始于上海,2003年推广的分省命题。
(4)正在尝试中的6项
2003年开始的自主招生;
2005年上海开始的高职高专单独招考;
2006年复旦上海交大实行的面试录取;
2007年四省开始的新课程考试;
2005年始于北京市的五校联考;
2010年出现的“四大联盟”。
2.结论
6项在探索;成功9项。;失败9项
成本高昂:反复频繁,负面影响无法估量
与技术相关的改革比较容易成功:如考试时间调整、标准化、网录、网阅;
与制度相关的改革曲折多:考试次数、调整科目、内容、招考主体等。
(二)高考制度及利益主体取向
1.高考制度的历史演变
(1)高考的历史逻辑起点是科举制度;
(2)附着于高考制度之上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高考路径依赖;
(3)自主招生是统招统考的互补性机制。
2.招考主体的利益博弈
(1)主体: 国家——高校——考生
(2)规律:利益冲突—调整—阶段
性均衡—冲突—阶段性均衡
3.现实困境:8对矛盾
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
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
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
考查特长与经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