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能够了解到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前因后果,所有的成长也都是以前量的积累才会促成质变,人的成长始终要顺应自然规律,始终存在因果。(以前我的咨询老师提议我可以自己写个成长报告,现在终于有个合适的机会来写这个东西,可能更好的体现表达即疗愈。)
在我的印象中,我初中都是一个爱笑、活泼、阳光、自信、总有说不完的话的勇敢女孩,当然,从小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的那种自卑感是一直存在的。上高二之后就一切都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像初中那么好了,整个人都变得阴郁,多了讨好、懦弱、敏感等等,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处得很糟糕,以至于自己经常生病。到了大学,换了环境,大一的时候一切也都很好,比较活跃,兴趣爱好广泛,认识的人很多,也很开心。可是后来就慢慢的发现,好像那些东西都很虚假、很“塑料”,包括班上的同学也一样,好像没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发现了这些东西之后就不再那么爱出去交朋友,经常自个儿待着,在人前也不那么爱表达自己,喜欢看别人聊天,很多时候也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因为担心别人不和自己玩儿,担心别人嫌弃自己,所以不敢呈现真实的自己,时间长了更陷入自己为自己制造的那个“壳”里,别人不愿意走进来,我不愿意走出去,在当时的思绪里也走不出去。在不同时期也有三两个好友,这些当时所谓的好友也加重了自己的问题状况。记得当时也去过找咨询老师,也是我们的课程老师,因为担心自己因为在咨询师那里得到认可会产生依赖,我不敢常去,当自己有一个问题至少一个月了都还没得到解决我才会去找老师。可是即使去做心理咨询我的症状并没有得到好转,因为我感觉我的老师她好像非常清楚我的状况,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从来不捅破那层明明可以模糊看到结果的窗户纸,明明她可以揭穿我的懦弱,可是四年了,她从来没有。(这里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回想的时候是对老师存在埋怨的,也可能老师觉得那可能是我最后可以依靠的资本吧,我也不知道,后来慢慢的想通了就放下了)
我觉得在精神上我很像我的妈妈。在我的眼里,妈妈是勤劳勇敢的,是善良的、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可是妈妈的精神世界有些匮乏,在家务上她很厉害,大部分的事情都做的很好,可是她在精神上却要依赖我的爸爸。我也成了这个样子的,生活是可以把自己照顾好,可是精神的空缺使得我觉得当初的自己很糟糕。我的爸爸也很好、不善言辞,用行动表达爱和关心,精神还算是独立,可是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有50%的情况是懦弱的,我也有和爸爸一样的懦弱存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因为条件不好的自卑、不甘受制于人的怨愤、寄希望于我们的期许、脆弱的神经,但也有他们不同于其它长辈的高瞻远瞩,不重男轻女、还竭尽全力助我和弟弟上学,不拘泥于那些小盈小利、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也有逆生长的叛逆期,让他们操碎了心;我也有因为觉得他们做的不够好的埋怨,可是他们已经尽了他们的最大努力做他们能做的事情,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的也就是仅此而已。当我想到这些之后我不再埋怨他们,不再埋怨他们没有给到我足够优越的家境和教育条件,我放下了这些,转而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18年去南昌学家庭教育是我醒悟的开端,7月份回到云南准备第二次考研,开始正式踏上自我成长的道路。第一次考研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次还会出现,我没有逃避,选择面对,调整自己。想到过去自己的那些懦弱、敏感,想到别人给予我帮助,我自卑的心以为那是对我的瞧不起,想到别人一句话就让我如快要爆炸的地雷碰到火化后迅速爆发,怕朋友离开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讨好以及对其中矛盾的闭口不谈。这些看似是糟糕的过去,我用那五个月的封闭式学习过程来了解、调整、理解和拥抱自己,也是那些经历让我有了看待自己的通透,理解别人的共情,不再非黑即白的看问题,让自己与那棵看不到尽头的参天大树顺势生长的信念和毅力。
过去的我活的怎么样我已经没法儿改变,我能决定的是今天的我和以后的我。成长也遵循因果;并不见得不好的事情没有好的一面的存在。了解自己、面对自己、提升自己,是一生都需要做的事情,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过程,急不得,也不能不做。我不信命,只想用我的倔强来塑造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