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廊桥遗梦》好多天了。之后,又看了《蝴蝶梦》。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廊桥遗梦》中的人物,情节,画面,似乎一直与《蝴蝶梦》相互交织、缠绕,充斥其中,久久不能挥去。
《廊桥遗梦》情节简单,叙事节奏舒缓流淌,宛若天降神曲,娓娓而来,袅袅而去。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美国依阿华洲的乡下小镇,有花有草有桥有流水有人家。罗伯特出现的时候,天空湛蓝,仿佛施了咒语的深海洋面,没有一丝波澜。庄稼油绿,空气微熏,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阳光中慵懒而安宁。而弗朗西斯卡身穿素色棉质连衣裙,在勤勤恳恳地埋头做农活,背影臃肿而笨拙。她的棕色的长发,被随意高高地挽成希腊发髻,耳鬓下随意散落的碎发,随风轻轻舞动,为她凭添了几分柔美,几分随和。
他停车问路。
她为他指路。
于是,像很多故事一样,故事发生了。
他的车泥泞陈旧,布满灰尘。他衣着整洁,彬彬有礼,态度优雅柔和。他良好的修养完全不同于她身边这个小镇上的人们,粗鲁无礼,慵懒邋遢。她生性性腼腆,她的手在不停做着小动作,时而拍拍额头,时而轻抚裙裾,脸上不时滑过小姑娘般的天真羞涩。他有点惊讶地盯着她,为了她那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娇憨迷人的态度暗暗称奇。于是,他被深深吸引了,被一个业已中年,已为人妻,相貌平平的农妇吸引了。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只驯良可爱却不可捉摸的雌性动物。空气在四目相投间升温,意识到彼此间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马。
然后,自然而然,与之共舞,呢喃,交心,抵死缠绵。短短的四天内,他们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离。然后,是长达二十年的漫漫相思,直至死亡。他们践约而行,彼此遥遥相望,却又心心念念。
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金凯之间最动人的情节,不是那短暂的四天时光,而是分离后滂沱大雨天,他们用眼神互送衷肠;
是他脖子里始终挂着的刻有弗朗西斯卡名字的项链;是他死后寄给她的所有他们爱过的印记,以及那份遗嘱。
是她冰箱里一直残存的白兰地;是她和他一起共进晚餐的旧餐桌;是她和他共舞的留声机;是罗伯特先死于她,却再也没有重逢的结局。
现实中的我们,万千普通人的生活中,我们未必会像贤良淑德的弗朗西斯卡那样,遇见风度翩翩浪迹天涯的罗伯特,我们也没有一座夕阳柔和的麦迪逊桥,以及漫山遍野的春光烂漫,来完美诠释这场邂逅。但是,我们此生一定会遇到一个人,他愿意牵你的手,愿意为你盘起长发,愿意与你共度余生的人,只要你愿意,一定会有这样一个人。我想。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或许是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遗憾,而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与嘲讽呢?
正如弗朗西斯卡之与罗伯特的遇见,若没有罗伯特的出现,弗朗西斯卡的一生,大概只不过是一朵乡野小花,一粒低到尘埃里的微尘,一缕午后吹进室内的闷热的风,机械而古板地相夫教子,持家务农,平庸而又乏味的过完她的余生。如此而已。
愿过往如烟云,一去不复返。
愿余生皆美好,再无风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