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今天要读几位诗人的诗。

这几位诗人都是有代表性的诗人。

我分别选取了一首能体现他们风格的古诗。

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吧。

第一首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偏偏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牵向牛头充炭直!

第二首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三首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间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的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第四首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这四首古诗,分别都出自不同的诗人。

在不知道诗人是谁的前提下,我们先试着就诗歌本身来说道说道。

首先,四首诗写的分别都是不同的东西。严格的说,并没有一首诗写的是东西。更准确的说法是,四首诗抒写的内容并不相同。

这个差异似乎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几乎没有一首诗写的内容是完全相同。就像叶子,虽然是同一株树上掉下来的,但你仔细观察,总会发现它们并不相同。

比起内容,我们更想了解的是他们写作方法,或者通过这不同的写作方式,风格上所体现的差异。或者是,同样的景物描写,为何产生的效果,传达出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第一首诗,是写的卖炭翁,完全就是相对具体而仔细地记录了卖炭翁那辛苦的卖炭生活。

第二首诗,作者取名无题。确实他所描绘的是一种相当抽象的感情状态。他甚至都没有直接就情感本身就任何描写,而是写了相当具体的事物。但是,就是在这些具体的事物背后,有浓浓的感情。

第一首和第二首诗可以作为第一个对比,回答如何通过不同的写作方式,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而第二,三,四首放在一起,则可以回答为什么都是借景抒情,传达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简单的说,是因为诗人描写的客观景物,也是人们日常中所体验过的,不同的景物激起的是截然不同的感情,诗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但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留下给你们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