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王无诸同东海王摇,他们两个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人,在秦朝时被废除了王位。楚汉相争之时二人站在了刘邦一方,支持汉王对抗项羽,可以说很有战略眼光,他们站好了队,跟着刘邦这个世人眼中的市井之徒无赖混最有前途。不跟着项羽混是有原因的,项羽做为西楚霸王,能让他看上的人不多,无诸和摇在他眼里就是蛮夷之邦的两个没用的废人,因此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压根就没有把他们考虑在内。但是在刘邦眼里,这两个人却是两个香饽饽,是自己最好的盟友,所谓的众叛亲离和四海归心是相对的,没有刘邦的约法三章四海归心,就没有项羽的多疑无断众叛亲离。有了刘邦的存在,他们才有了选择的机会,有了称王的可能。
无诸和摇他们的第一个正确决定是跟对了人,很多人认为刘邦是个市井无赖,不值得被信任和托付,于是他们去投靠项羽,因为大多数人的眼里,项羽才是当世英雄是豪杰,但是大英雄做不了皇帝,也注定不是一个好领导,一个好皇帝一定首先是个好领导。刘邦就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该如何领导手下的这些人为自己效命。刘邦言而有信,在消灭项羽之后,封无诸为闽越王,但是没有加封摇。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刘邦的高明之处,一山难容二虎,没有封摇是为了稳定的需要。
到了汉惠帝的时候,摇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造势,吕后认为摇有功劳而且有人支持,如果不加封的话可能会影响稳定,便加封摇为东海王,和闽越王无诸享受相同的待遇。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谋反,也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爆发。刘濞想让闽越王和他一起造反,闽越王这次又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无诸的后人看清了形势,坚决不和吴王一起干,因为他们知道吴王成不了气候,失败是必然的,还不如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闽越王来的安稳。况且自己和吴王一起造反的话,赢了自己还是个王,输了就要被灭族没有任何好处,为什么要做呢?所以说闽越王是和难得的明白人,这个智慧是很多和吴王一起造反的人想不通也想不透的。
东海王就想不通这个道理,他准备试试看,跟着吴王一起造反。后来东海王又被汉朝重金收买,帮助汉景帝诛杀了吴王,从这点上看,东海王是彻头彻尾的世故小人,刘邦当年没有封摇为王是有道理的,刘邦最大的能力是能看透人性,抓住人性的弱点为我所用,这是大智慧大胸襟大气魄不是东海王能理解和比肩的。
吴王的儿子子驹逃到了闽越,为了报杀父之仇,他经常鼓动闽越王去进攻东海王。经不起子驹的软磨硬泡,闽越王在汉武帝的时候向东海打动了进攻,东海王这次很明智,直接向汉武帝求救,最后干脆带领军民直接搬到了江淮一代,主动放弃了王位,这回总算做了一会明白人。
闽越王驱逐了东海王之后,在东越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野心开始膨胀。为了扩张版图,东越王决定进攻南越,南越一面抵抗,一面向汉武帝求救,汉武帝发兵攻打东越,这个时候的东越王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做出了让他后悔一生的决定抵抗汉武帝的雄兵。汉武帝不用自己动手,东越王的手下就把他给做了,东越王作乱时只有繇君没有参与,于是汉武帝便封繇君做了闽越王。又加封杀死东越王的馀善为新的东越王,和繇君同时并存。
馀善不是善类,杀死自己的君主不是人臣的行为,背信弃义反复无常是他的标签。因此不久他就反叛了汉朝,汉武帝没有耐心和他继续玩了。繇君知道和汉武帝作对没有好处,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他和其他人商议对策,大家都说干掉馀善这个小人才能得到汉武帝的原谅,既然大家的意见一致,那说干就干,馀善被大家杀死了。几天之后馀善的人头就被送到了长安,汉武帝看到馀善的人头,满意的笑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东越国划到了大汉的版图,君主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命运,领导的能力决定了员工们的福祉,个人的能力决定了家庭的幸福。愿所有人都能做好自己,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完美的人生。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