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曾经的偶像,全球资管的头部公司黑石创始人,一位姓苏的老外写过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里,有句我做决策时一定会重复提醒自己的“创业定律”: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这句话的确帮我在创业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最近做了一些商业地产、租赁生意的内容,评论区、私信有不少讨论。这些讨论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样做二房东,花同样的力气,选择不同,回报大不相同。
比如,我分享厦门公寓二房东那期视频,有一位公寓二房东朋友提出了质疑:
他自己做的是小区的二房东,主要做的是商品房和安置房改造”群租房”的生意。
商品房安置房小区的群租房,需要一套套地谈,搞定一个房东,能出 3-5 间出租单元。
这个生意的弊端是:无法集中大面积开工,施工时间有限制,还得搞定物业,且分散管理效率太低。
这套群租房的生意模型,对比城中村二房东,有几个劣势:
城中村谈一个村民房东,一份合同能产出几十间甚至上百间出租单元,谈判的难度是一样的,但获取的货源数量规模是不一样的。
城中村分割群租天经地义,商品房分割群租是违规的,有不少安全隐患,是会被邻居举报的。
一样是组织一个标的的施工,做几十间房和做三五间房的采购成本、施工班组的单位成本也是不一样的,成本上城中村优势更大。
一百套房源和五套房源,对中介的吸引力是不一样的,项目的热度也不一样,营销成本上,城中村完胜。
城中村村民不会考虑卖掉自己的祖产,而商品房小区会存在装修好了业主想卖房的风险。虽然合同上一定会有装修赔偿约束,但碰上不愿意履约的业主难免会有一些劳心劳力的诉讼流程。
况且,商品房的群租,本就不合法。
你看,一样是谈房东拿货-开工装修-多渠道招租的生意,做大事和做小事花的力气差不多,但回报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城中村二房东也有亏钱的啊。
是,做任何行业都有亏钱的,但也有人赚到钱。这里面有太多要素,比如产品、团队架构、绩效设计、融资渠道,每个环节都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亏钱的,一定是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投融管退都做对的,格局大犯错少的,亏损的概率,不高的。
同样干地产开发,选择不同,回报也大不相同。
有些开发商,暴雷了。公司虽然资金信用出了问题,但能力还在。
投、融、管、退、建、销、服的能力都在。
暴雷后,少了融资端的助力,地产开发显然是不能再干下去的。这时候,暴雷团队面临着接下来干什么的问题。
大多数的朋友的第一反应,是干代建。
简单说,就是地方城投或地主有地,但在产品设计、开发、销售等环节没有什么经验,我来帮你一条龙服务,赚几个点的服务费。
这看起来是个好生意,十个亿的总销,赚三千万服务费。还有销售佣金和一系列零碎收入。
但代建代销这个活,看着挺大,其实很难接。
一方面,没暴雷的国有企业开发商也在做代建代销,甚至还可以做品牌输出。
另一方面,大家都挤进代建赛道,仗还没开打,在投标环节就卷的不行。
此外,楼市还在加个下行通道,地主问:那找你们代建代销,能实现什么流速和价格目标?
这种问题,是天问,没法回答的。
那既然找你干和我自己干,风险都一样未知。
这个天,就聊死了。
忙活一两年,目前接得到代建项目的暴雷房企,不多的。
但是世茂和万达不太一样。世茂去卷资产盘活,万达去卷轻资产商业运营。
世茂联系得少,万达这几年的发展,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莆田也有不少小型开发商,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持续开发地产,而是干了不少运营的好项目。
有轻资产运营商业和酒店的,有轻资产做产业办公打通上下游供应链梳理的。本质上还是和地产相关,算的是固定资产和现金投资回报率的大账,但现在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走出了二次创业的第一步,起码都开始看见了回头钱。
以前房价涨得快、利息高,干开发的瞧不上收租的。现在利息低,资产价格低,其实收租一年净收入上千万,抵得上不少项目一年卖几个亿。
一年几个亿销售的项目难找,一年收租净收入上千万的项目,还是比较容易达成的。
同样是找项目,用同样的能力,花同样的时间,大家的结果,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