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诗,最多的一个主题就是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概是因为在离别时,没有什么可以相送,只有赠一首诗,让对方在路上吟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种场景换到现在,恐怕很少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情景,大多是高铁安检门外,互道“再见”,然后分别。
数小时后,微信视频打开,大家又可以相谈甚欢了。
梁冬老师曾在节目里说过,真人见面往往没有微信里见面多,他就曾在泰国遇到过多日没见面的邻居。
而古人送别,总是离不开一个季节,那就是秋天。在文人眼中,秋天已经成为了悲伤的代言人,辛弃疾就说:为赋新词强说愁,又说:却道天凉好个秋。
所以我们大概知道了,秋天是送别的季节,也是悲伤的季节。
可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秋天送别故人呢?
一个解释是说,古代交通不方便,到一个地方去,路上耗费的时间都是以月为单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走到哪都会有粮食供应,不容易饿肚子。同样秋天离年关不远,都要赶在过年前到达目的地,或者回到故乡,或者抵达都城,都要避免过年了还在赶路,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这就是时令。
这种情况放在今天似乎难以想象,因为现代交通发达,到哪里去最多也就两天时间,还没有来得及泛起愁绪,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重新投入快节奏的生活。所以有人说现代人走的太快,快到来不及品味生活。
高铁飞机汽车消除了距离感,空调暖气大棚温室消除了四季差异,我们似乎已经告别了大自然的时令控制。
是这样吗?不一定。
时令只是变得不那么明显而已。放在现在,就变成了另一个词节奏。
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一个人几年前在p2p贷款平台上借了好多钱买房,几年过去房子翻了3倍,他就把房子卖掉准备还贷款,结果发现曾经贷款的那些平台都倒闭了。
我们平时夸赞某个人成功,总会说他每一步都踩到了点子上。而同样有些人做事没有节奏,股市大牛前套现,熊市开始前接盘,这就是没有跟上节奏。
物资匮乏时代,国营企业里辞职下海的人早早地获得了第一桶金,然后越做越大。而跟着企业一同沉浮的人,很多却不得不下岗,“重又走进风雨”。
所以,把握节奏很重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