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纪念永不逝去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来警醒麻木的国民。这位先哲用他的一生最好的诠释了爱国与奉献。

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鲁迅全集》融会了鲁迅先生的斗争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本书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都是通过一些小事描写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人们的愚昧封建,国家的羸弱,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历史。《阿Q正传》、《药》、《祝福》等作品映射着当代中国的社会,每一篇几乎都是鲁迅先生在用尽全力再向国人呐喊,在呼唤国民的苏醒。鲁迅先生用那铿锵有力的笔头一直奋斗着。《鲁迅全集》是一本从社会底层去看近代中国的书,它反映着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况,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

在《鲁迅全集》中有着众多的看客:《阿Q正传》中的阿Q叫喊着杀头好看,《药》中用革命者的血来治痨病的华家,《复仇》中的庸众看着神之子耶稣被钉死,却麻木的唾弃他……这些又何尝不是近代中国人蒙昧无知、麻木无情的真实写照呢?先生在描写这些人物时,是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却又包含唤醒民众的热情的。

先生的杂文通常是结合当时的时局和时势有感而发,然后引经据典加以到位地诠释。并且从鲁迅先生引经据典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位博古通今,中外兼修的博学家,要不是以阅读了很多书籍为基础,哪能写得出那么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思路分明的一篇篇杂文来呢?

先生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维,作为一个笔者,无疑是独树一帜、风格迥立的。可是先生最不同于其他学者和作家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多读几本书,多知道几个独辟蹊径的典据。更重要的是,先生善于把他所知道的典据,精确的用在自己文章中的思想表述中。

然而当下,我们却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诸如此类的新闻。甚者有人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和当今时代脱节了,中国人已经不再需要。先生的作品在当下逐渐被淡忘了吗?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不过是曾经在先生笔下被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孔乙己们"复活了,他们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阿Q们"复活了,他们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不时地活跃在网络上,每天做梦都盼着西方式民主,做着所谓的"针砭时政"的言论。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

读了《鲁迅全集》,留给我的是对鲁迅无限的敬佩和怀念,他不仅是个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耳边时常会响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前往UC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阅读  30  ·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
    溪水旁阅读 2,836评论 3 30
  • 第十课 回忆鲁迅先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故乡》,所谓“吃了鸡蛋,还要去看看下蛋的鸡”,哈哈,今天咱们就...
    田源ty阅读 2,396评论 1 21
  • 自己的三十条优点: 1.早睡早起 2.不黄赌毒(抽烟喝酒不沾) 3.每周坚持健身房/每天keep 4.不吃油炸 5...
    思远同学阅读 6,154评论 5 0
  • 选择器权重 浮动 文字环绕 清除浮动 定位 relative 盒子模型 居中 display
    蘑菇plus阅读 216评论 0 2
  • 今天在网易云听歌的时候,我注意到一条在去年三月份写下的热评。 当我问一对老人为什么他们可以坚守一段感情长达60年,...
    拾伍阿月阅读 8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