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醒醒,醒醒啊!”
我睡眼惺惺地从床上坐起来,拿起床边篮子里的手机,眼睛眯成一条极小地缝,看了看时间:2025.Apr.1 08:15。
“小娜,你脑子哪里又短路了吧!大周末的,那么早叫醒我,别以为今天愚人节我就不敢骂你了啊。”我气不打一处来的喊道。
“不关我的事啊,是导师让我这个点叫你起床的。”
行,又拿导师来压我,我惹不起我还忍不起吗?我忍了。
对了,忘了给你们介绍了,你们别多想,小娜不是我女朋友,我胆子再肥也不敢带女生回宿舍啊。
其实小娜不是人,准确的说是一个机器人,是我们计算机学院与微软公司合作,基于微软的个人智能助理小娜而打造的智能机器人,致力于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尤其是心理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由于目前尚在试验阶段,而我作为我导师的“关门大弟子”,很“荣幸”地成为了小娜的实验品,每天“深受其害”。从她来,我就没睡过一次好觉,就像今天早上。
(二)
我满脸不情愿地下床,顺便恶狠狠地瞪了她一下。
小娜也滚动了她的钛合金眼睛以示回应,你还别说,这双眼睛可价值不菲,里面集成了红外摄像头、泛光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一系列的精密器件,组成了整个机器人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并实时传输给决策层进行处理。
吃完早饭,我要带小娜去导师那里汇报这两天的情况,以及安排接下来的任务。
“哇,那机器人好酷啊!”
尽管学校里许多人都知道我们院弄了一个机器人出来,但是每当真正看到时,不免还是感到很吃惊,毕竟小娜的外表还是做的不错的,除了脸上的表情有点木讷,行动有点机械化,其他的和常人没很大差别。
我们来到院办的机器人实验室,大门上的红外线扫描仪自动扫描来者,并确认身份决定是否放行。
大门打开,小娜自动识别到导师,飞快地跑过去,就好像跟着我受了委屈一样。
“小娜这些天的表现其实是不错的,在学习方面,她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没什么问题。在学生的心理疏导方面,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能够对别人的烦恼和问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重要的是,她自己可以调整语气来适应当前的氛围。”我一进门就向导师汇报。
“学院决定这周就开始把小娜带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免费的心理咨询测试,然后听听里面心理老师的反馈与意见怎样。”导师十分高兴的说道。
小娜是我们学院这几年来的重点项目,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终于就要测试使用了,我们当然都很激动的。
(三)
在周一一大早,小娜正式入驻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始为期一周的测试。
其实早在人工智能第一次浪潮时,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第一款聊天程序ELIZA,就发现了心理和机器人聊天会比心理专家聊天更自然、更放松。这主要因为机器人不是人,向它吐露心声比较保密,就像很多人会经常对小猫小狗,花花草草说心里话一样。
虽然在之前语音识别、一些语音助理已经达到可以商用的地步。但重点在于情感分析,也可以说是情绪识别,机器学习的算法领域进展缓慢,语言表达的情感对弱人工智能太难。所以,当时的弱人工智能才没有在心理咨询领域有所作为。
到如今,我们学校人工智能在情绪识别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所以才有与微软合作的成果——小娜,在如今心理疾病患者剧增的情况下,希望她可以对患者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四)
一周时间很快过去,心理咨询师的老师向我们院的老师反应了小娜的表现。果然不出我所料,小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许多匿名的同学都在后台给了小娜相当高的赞许。
大家表示小娜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特别是情感处理方面很到位,给了很多有困扰的同学许多勇气和鼓励,打开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心灵之窗”。
得到了心理学专家的肯定之后,小娜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应,各地的心理学者和技术专家慕名前来。
学校决定周三在市体育馆举行小娜与社会的见面会,公开确认这个消息并当场测试小娜是否真正可行。
“你记得明天和我一起带着小娜去体育馆,早点到门口啊!”导师激动的和我说。
想想在明天导师几年的心血就要得到见证,我也不自觉的激动啊。
一大早,我们坐上学校安排的车,向着体育馆出发,大家都很激动,想象着马上就要大放异彩。但是,先来一步的却是意外,旁边的一辆装载货车速度太快,已经来不及转弯了,向我们狠狠撞过来,反应最快的小娜赶紧去转方向盘,但还是慢了一步,“砰”的一声巨响。
“啊!”顿时,我感到一阵剧烈摇晃。
“醒醒,醒醒啊!辅导员来查课啦!”舍友在旁边疯狂推我。
我赶紧坐起来,擦了擦高数书上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