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个什么卵用?不知道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或者是在看到这句话时会不会思考一下。
在说读书之前,我莫名想起了一个自己的小段子,所以先岔开讲讲这个。
那大概是04,05年的样子,当我还是一个理工科的小学屌,那时候不怎么知道互联网,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聊天室、网络游戏与论坛,然后我有幸认识了一位产品经理。当然,产品经理也是今日给予他的命名,他负责搭建产品架构主导产品方向(但当时是不知道这个名词)只知道他是一位专业互联网从业者,在那个年代一个互联网人已经让人无比仰慕了。
所以我这个小学屌怀着崇敬的心情,搬了一张小板凳,借助着年轻女性的身份凑到他面前,含情脉脉的请教他“如何学习互联网与自我提高”。
产品经理没有正面回答我这个问题,而是打开了他的高档笔记本,打开了N个网页,看似有论坛有小站。鼠标左键敲击的清脆声伴随着他缓慢的男中音娓娓道来:看~网~页。
“我每天要看大量网页,学习大量资讯。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看的越快学习越多”
他用鼠标飞速的在一行一行网页上拖过,反蓝色代表着正在阅读。密集的鼠标点击声,穿击着我的耳膜,也敲击着我的心灵。
原来成功的捷径如此简单,只要大量的看~网~页!
我模仿着他,抱着世间一切信息皆有用,订阅了大量RSS(为收集资讯竟还去研究了RSS),有时候碰见了不想看的,还灌输自己做人不能虎头蛇尾的心灵鸡汤强迫自己看完。各种资讯都不放过,科技、IT数码、电脑操作小技巧……
然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微博、微信、各种APP弹窗信息,更方便的收集信息的工具,碎片化的时间皆可利用。只要抱着好的目的——我这是在学习,从等车学到蹲坑,仿佛人生走上了成功大道……
然而呢?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多年来,我从一个理工小屌变成了一个互联网小屌。看了很多很多的资讯,现在想来,唯一的好处是可以跟别人侃大山吹牛皮,最新的互联网现象最前沿的术语都可以讲出一二糊弄下别人。遇到真正的大牛,却说不出什么深度的言语,更不用说写出深度的论述文章。
这种感觉就和买东西一样。花了钱,从商店里买了很多心仪的或者貌似有价值的东西,囤在自己的家中,可是没有用没有吃,东西依然是东西,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从新媒体的出现(电视、广播)到互联网的发展,整个世界资讯大爆炸,原来需要读几本书研究的材料现在点点鼠标搜索就可以了,原来打电话问同学抱着书本问老师的难题现在一个APP搜题就解决了。这个世界貌似在为我们臣服。
电视与互联网上的新闻大量向你袭来,记者用新闻现象隐藏着媒体的观点媒体的喜好,大量信息被整理、被包装,跟随者媒体的观点向着我们输入。我们变成了接收器,我们变得不再佐证不再求真,被动的接纳大量资讯。收看、聆听取代了求证、思考。
快速与浮躁并存,人们沉迷于眼球震撼的信息,又迅速被另一个爆炸事件带走了兴趣。传播者们投机的利用现代人的浮躁,抛出耸人听闻的标题,营销没有营养的话题。然后我们被他们带着一起“狂欢”,在网上与人撕逼,骂的出各种花样却始终写不超500字。
我们变得越来越“笨”了,获得了资讯却失去了自我的思想,甚至失去了写一篇文章的能力。(高中我们还能写800-1000字)
回到开始,这就是我想回答的,读书有什么卵用?
挽回人们最可贵的能力——思考力。这也是区别一个牛人与普通人的最本质能力。
放下碎片式的阅读,选一本经典的书籍,可以是科技、经济、管理,或者是文学、艺术,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经典的书籍。重新回归到慢生活,看似笨拙,却能在你潜心阅读后帮助你构建基本的逻辑。
然而读一本书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你慢下来,有时间去思考“他在讲什么?对我是否有帮助?”借助一只笔在阅读时记录下思考与疑问,然后再次阅读将一本书或者一类书籍咀嚼吃透。
我身边读书最多的“朋友”竟然是我的爷爷,以上很多话其实都是他讲过的,一个古稀80的老人依然保持着大量的阅读(包含各种互联网的前沿阅读)作为年轻人,可以用羞愧来形容我的心情。
在读书方面,我是一个不合格的人,甚至是一个差生。所以没有资格去列出一份书单或者讲解读书的技巧。只能再努力,期望有机会再写一篇。
深夜写此小文,阅读提高理解,笔头驱动思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