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了舒适区

所以,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舒适。

举个例子。我们都认同外面的环境要比监狱里舒适。可是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就不这么觉得。

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是人的一生了。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差点精神崩溃。因为他已经熟悉了这座监狱,离不开了。

为了让自己继续在监狱里呆着,老布不惜举刀杀人。再一次出狱的时候,他甚至选择了自杀。

监狱这个环境,虽然不舒服,但这是他的心理舒适区。

从老布的例子你可以看到,有时候,你处于一个很痛苦,很艰难的环境中,仍然不愿意改变,这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因为你熟悉它。

其次,心理舒适区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吗?其实也不是。

所以,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好像心里有一个自己,而现实却是另一个自己。

比如,我们经常会做新年计划,每年跨年的时候,都会又憧憬又悔恨地跟自己说:新的一年一定要不一样,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第二年、第三年……同样的计划塞满了抽屉,可最后,它们都仍然只是计划。

行为的改变为什么这么难?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启动行为的改变呢?

有时候,我们明明讨厌自己的某个行为,比如拖延症,却怎么也改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就会怪自己意志力薄弱,不够努力。

期待的好处是我们想象中的好处。比如:

我们都能想到,每天早起跑步,会更有精神;

不拖延,会更高效、更有成就感;

坚持健康饮食会让我们的身体会变得更好。

但是这些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并没有深刻地体验过这种好处。

相反,我们体验过睡懒觉时温暖的被窝,打游戏的快乐,胡吃海喝的感官刺激,这些都变成了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

期待的好处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者现在;

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出来的,而经验的好处是我们通过亲身体会,真实地感受到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