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表弟的学习成绩不太好,长辈一谈及他,总会一顿唉声叹气,仿佛他的人生没有任何希望。
表弟小我十来岁。十年中,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愈演愈烈,因此家长们对学生的教育抓得也愈来愈紧。我读书时只有极少数课外补习的人,看现在的中学生,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安排上。
可怜的学生们,面对着家长老师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目光,面对着周围同龄人的麻木表情,长久地重复着单一枯燥的生活。
我挺担忧他们的心理状况。
因为我学了这么多年,对于读书剥夺了我其他乐趣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刘墉老师说得很好:“要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不过是我们获得知识、常识的一种手段。成绩,不过是用来检测我们掌握的程度。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静态学习过程。
快乐的话,多读点。不快乐的话,那就看看有什么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经济的飞速发展、认知的多元化,使一个人只要拥有较为擅长的方面,就能在社会中立足。
比如我的表弟从小对电脑感兴趣,不仅会玩,还会修。假设他以后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凭借着他对于电脑的天赋,绝对有口好饭吃。万一赶上了什么风口,没准还能成为一群高材生的Boss。
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很想普及这个观念。而目前的教育是严重歪曲的。
只重分数,不重人品;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成绩好,就是家长老师们眼中的好孩子。
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了损人不利己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读书时,班上有一种同学。他们一上课就找同桌说话,经常性扰乱课堂秩序,严重拖慢教学进度和影响教学质量。
可他们私下里比谁都用功,还会不停地请老师补习功课。
高考放榜,反而是带头捣乱的那拨人考得最好,班级的平均分不尽人意。
大学的竞争更为激烈了,每次评奖评优都能见到滑稽的众生相。除了考试成绩,还有乱七八糟的一堆附加分。有些同学为了排名,会找各种荒唐的理由给自己加分,另外再私下里或举报或造谣其他名次相近的人。经过连续几年的厮杀训练后,最终大战便是争抢珍贵的保研名额。
经历大学四五年的残酷锻炼后,“脱颖而出”的研究生们进入了升级版的斗兽场。不停地和同门师兄弟妹们争抢课题资源、争夺实验数据、疯狂压榨他人、变着法讨领导欢心......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为的是同一个目的——留院/校工作。经过这样的历程,所剩无几的人性会迅速被泯灭。
胜利者,像是养成的蛊,竟会被光环加身,被称为人生典范,被无数后来学子效仿之。
我不禁感到后背发凉。
毕业吃散伙饭时,大家谈及过去几年的经历,几乎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可最让我们痛苦的,不是来自学业的压力,而是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
你若说社会本就这样复杂,我想说的是,社会不是由人组成的吗?我们不是由多年来所受的教育观念影响的吗?
中学拼成绩、大学拼排名、研究生拼论文和关系。在逐步激烈的火拼中,我们耳边不停听到的指令是:“给我向前冲”、“将别人弄下去才有赢的可能”。
倘若我们听到的是“大家一起往前冲呢?”,倘若不规定我们只能走同一条路呢?倘若多多关心我们走得累不累呢?
也许我们不会从小就精于算计,也许我们选择的路不会那么拥挤,也许我们会手挽着手,哼着歌前进。
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将本就不同的我们硬塞进一个模子里,在冶炼中,不停地模糊掉我们原有的面容。
和模子的差异越大,削骨锉肉得越多。在被迫重生中,经历的疼痛只会使我们变得心狠手辣。
最后,我想说:
分数为王的时代,内心的快乐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