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写作课》是早就买来摆放在书架上的一本书,没有一见钟情的冲动,便未把它列入短期读书计划内。直到有一天,读书群里有人提到了这本书,我才想起了书架的某个角落正静卧着这么一本书。
拿起这本书,并没有多少欣喜的感觉。整日埋在文学书堆中,对干货文章一直持否定态度,这本书的书名又让人感觉是满满的干货陈列,所以,我先入为主,依题目定内容。而事实上,这本书的文笔还是很不错的,并无枯燥乏味之感。一路读来,收获还是蛮丰盛的。作者用“好文笔都是读出来的”来作副标题,且大量引用大师们的文段,旨在告诉我们:读破万卷书,方能下笔有神。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篇、技能篇、拓展篇。内容篇真可谓是活色生香,有关于颜色、花事、美食、萌物、童真、容貌、男色、情色和云雨的写作;技能篇被作者称为是“寻找大师们的写作密码”,作者从标点、造语、比喻、通灵、情感和匮乏、节制、雅俗以及收束上来谈写作;拓展篇作者试图为写作开辟多种可能,从古今中外的传承与互文、模仿与新秀谈起,最后归于社会与文艺。
全书的框架是为写作而设计,但作者很少说教,只是把众大师们的妙语多处列举对比,从分析大师们的语言入手,教给大家如何才能写得更好,正暗合了副标题《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书中多处列举鲁迅、张爱玲和汪曾祺的作品,看得出作者对他们的备加推崇。除了他们,作者还大赞沈从文、阿城、严歌岺,这些大师皆是我喜欢的作家。这便足以让我对此书产生一种亲近之感。有共同的文学取向,方能产生共鸣。
但作者又多次提到冯唐与莫言,各种不屑与吐槽,让我不敢苟同。冯唐恣意汪洋的文风,在我看来,并非不足。相反,我甚喜欢。莫言的语言确实有许多诟病,但莫言的《蛙》却是莫言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作者对此作品嗤之以鼻,我只能说她根本不了解那段历史,更不了解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在农村引起的震动。
有共鸣、有分歧的作品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品,但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作品。作者的诸多观点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四有文章”。“四有”分别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在论述“有趣”时,作者以鲁迅的打油诗《我的失恋》为例,来阐明她的观点:所有层次的写作者,只要他的文章是被广泛阅读的,也几乎都具备“有趣”这个特质;有趣是硬通货。
“有用”,作者主张写干货文章,要做互动式写作,不做自恋式写作。这点儿仿佛在说我,观点虽有异,取舍亦自由。
“有料”,作者认为“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这一点深为赞同,唯有真实,方能动人。
“有力”分两方面:一是审美的力度,二是情感的力度。作者指出:审美的力度是最技术派的一部分,提升要靠广泛阅读经典作品,还要读好的品评和解析文章以及跟从好的老师。情感的力度,作者认为强烈的情感是写作者的宝库。
“四有”文章的观点是作者较为系统的一个观点,其他诸如颜色、容貌、标点、比喻、收束等各个方面的论述,作者皆有明确的观点,但都零乱地散在各个章节中。作者引用各大师的例子来加以论证,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当之点。
文末的后记是作者对自己写作生涯的一个回顾,读来倒也甚是动人。怀有梦想,坚持努力,方能成就人生! 写作不仅仅是对作者,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具有杀伤力的梦。愿每位怀有写作梦想的人,读完此书后,能多少获到一点儿关于写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