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使命

问题

    昨天刚刚把《究竟为何在人世》读了第二遍,今天和一个家长聊天,恰好就谈到了孩子的人生使命。

    我们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说教育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那么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孩子的使命是做恐怖分子,做“人肉炸弹”,那么我们也要支持吗?”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撕裂的困惑!

   幸好,因为物质和精神的特性不同,所以,在物质层面的尖锐问题往往可以在精神层面进行较容易的转化。


物质与精神:

    物质领域的特性是二元对立、互相排斥的。就好像一块石头占据了一个空间,另外一块石头就不能放在同一个地方了。而一块石头被一个人拥有,另一个人就无法同时拥有它。

    而精神领域的特性是可以互相贯穿、互相融合的。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屋子,另一束光仍然可以照进来。越多的光进入,聚集的能量就越强,新的火苗也就越容易被引燃。

   近代西方文明偏物质层面,所以相信人性本恶,因为在物质层面需要互相抢占,你占有的物质越多,就显得我拥有的越少。为了对峙无尽的欲望膨胀,法律、宗教应运而生。

   传统东方文明偏精神层面,所以相信人性本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是对的,我也可以是对的,虽然我们表现截然不同,但我们仍可以彼此滋养。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是精神和物质贯通融合的时代,是精神之光照进并转化物质文明的时代。


问题的转化:

    我相信,孩子出生前在精神世界选择的使命是精神层面的,包含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乎成长和进化。这个使命是每个人本有的自性的一个局部,是每个人为自己的今生选择的成长目标。

   而孩子出生后,父母和环境会帮助孩子将使命与物质结合,变现出不一样的物质显现。

   做“人肉炸弹”的恐怖分子,能够突破对物质身体的眷恋,突破对死亡的恐惧,是非常稀有的品质。这种品质也曾在无数舍己救人的英雄们身上体现,历来被人们歌颂和敬仰。只不过,当这个品质被仇恨、盲从、对立等事物所结合和操控,就呈现出了让我们悲哀的表象。

   那么,做为父母和教师,我们的工作是帮助孩子与他自己的人生使命相遇,而这精神的使命并不应该由我们赋予给孩子。但同时,我们仍需要根据我们的自由意志和人生经验,帮助孩子为他的精神使命穿上合适的身体和心魂的外衣,让孩子的精神使命能够融合和借助到更多的精神力量,让使命的达成过程更加顺畅、更少阻碍。我觉得,这个工作能够体现出每个成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也会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反清复明”这几个字恐怕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熟悉的,在《鹿鼎记》当中就是以此为暗号的天地会在进行这样的活动,当然在一些...
    角厶儿阅读 3,989评论 0 1
  • 哈哈(*/∇\*)我的最爱(⑉°з°)- 经典盖饭——西红柿鸡蛋盖饭 她,清淡可人,红黄搭配自如,西红柿炒出来带酸...
    柴鑫瑞阅读 1,365评论 0 0
  • 叫我马桶思考帝 这是我第38篇灵感产物 新浪做的不好,我们会骂他渣浪 小米做的不好,我们会嘲讽屌丝机 今日头条再活...
    马桶思考帝阅读 2,435评论 0 0
  • 前几天去看《功夫熊猫3》,当阿宝执意说自己掌握不了“气”的时候,阿宝的师父对他说:“如果你只做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紫健阅读 6,028评论 12 50
  • 今天看书时,看到主动性。不论是做什么事,都要主动一点。 学生时,就主要主动学习;职场新人,就要主动请教前辈;哪怕是...
    生生云阅读 2,9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