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这个季节——
中考,高考,大学毕业。
毕业季。
众多离别的六月,将伤感弥漫至整个夏季。
【记忆里的夏】
记忆中的夏天,是静谧午后不知疲倦的蝉鸣,是阳光透过树影撒在走廊上的斑驳,是木棉花絮黏在皮肤上的瘙痒,是汗沁背后的粘稠,是风扇吹动书本纸张翻飞的弧度,是安静课室里笔画划过试卷的簌簌声。
我所经历的青春,是最朴实无华的青春。
那时的自己,简单而自律,将所有的放纵留在将来。
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摘一朵名曰梦想的花朵,偷偷吸吮,在甜甜的花蜜中想象着未来的美好。
长大以后的自己应该是怎样,在幻想中,我们演绎了无数的版本。
但无论哪一个版本,一定与此刻的自己,最不接近。
【我的毕业季】
记忆中我的毕业季总是与各种各样的大事件牵挂。
2003年,非典全面爆发,紫光灯的冷冽和消毒水的刺鼻伴随我们度过初中时期。
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在每天例行的起立默哀的三分钟里,悄然地迎来高考,然后,北京奥运。
再然后,2012年,实习,毕业论文,答辩,毕业照,毕业,兵荒马乱。
而今,距离大学毕业,又是四个年头。
无数的青春仍在上演,而我已转身是客。
四年,一届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轮回,我从对未来满怀期待的学生,变成吝于做梦的小职员。
梦想不断向现实妥协的过程,我们渐渐长成我们曾经最不屑的那种人。
年轻的时候,我们一定都曾鄙夷过那些无趣的大人。
看不起他们在无聊的工作中消耗时光。
看不起他们为柴米油盐打转。
看不起他们不再热爱和疯狂。
然后,当我们走到了他们所在的年龄和处境,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先是头破血流,然后委曲求全。
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冲破现实的枷锁,贯彻自己的信念。
我们或许都曾悲愤命运的不公,但是最后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抗议从来渺如蝼蚁。
于是开始慢慢认命。
认命——这或者是世上最摧毁斗志的力量了。
这是我们学会的,与现实最友好的相处之道。
【不想不念】
我想倒退10年,哪怕到大学毕业前夕,我一定都猜不到我今日的生活与工作是这般。
彼时我梦想自己成为一名编辑,一直从事着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而现在,我却坐在格子间里,根据客户和领导的要求码着毫无自己情感的PPT。
曾经陪伴我度过无数日子的文字,渐渐疏远。
在象牙塔里唯一的压力来源于课业——那是世上少有的努力就能攻克的困难——因此我们并未有多大的忧愁。
而告别学生身份,踏入社会,你会发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那么多即使努力了也可能解决不了的难题。
他们会渐渐耗尽我们的全部气力。
写东西需要精气神,而每天拖着一身疲惫下班回家,已经没有闲余再去记录。
于是渐渐地习惯了就着没有深度的综艺节目,一边吃着外卖,一边哈哈大笑。
习惯大部分时间用来漫无目的地刷着手机。
习惯漠视生活中路过的每个感动。
疲于思考,或逃避思考。
思考会使人清醒。
清醒总会让人痛苦。
【再见,文字君】
着手写这篇感想前,为了加深记忆,我又重新打开了QQ空间,翻阅自己以前的日志。
在微博和微信还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QQ空间还是大多数人流连的场所。
我在那里度过了漫长的青春岁月,洋洋洒洒地书写了无数的思绪。
不同于其他人的随手发布,我的那些日志里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
在一个个深夜里,蹲在电脑前或躲在被窝里敲敲打打,一字一句的斟酌,力竭用最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生活的温暖和悲伤。
渴望倾述。
渴望被了解。
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触动他人。
而如今,那样的孤单却丰盛的时光,已经离我很远。
2006年12月9日,高二时的我,写下了第一篇心情。
一直到大学毕业后半年,2013年1月28日,我写下最后一篇日志——《单程:毕业季to梦死乡》。
自此,嘎然而止。
与整个学生时代的自己告别。
与怀揣文字梦的自己告别。
长久以来,我都害怕再次翻阅学生时期写的东西。
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和满怀悲悯的感伤,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我终究变成了一个麻木的大人。
我想,我再也写不出那样的文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已经丢失了唯一的属于自己的珍宝。
【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
再过两天,就是高考了。
每一年,都有无数的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蜂拥而至,共赴一场华丽而血腥的庆典。
我们曾经都以为,翻越这座大山,前方将会是一马平川的坦途。
殊不知,这只是苦难人生的开始。
以为解放了自由,实则破灭了梦想。
那一年的此刻,我也像他们一样揣揣。
一边是终于盼来结束的释然,一边是迎接陌生未来的不安。
但无论如何,永不停歇地时光洪流总是会推着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们身不由己,完全没有驻足停留的间歇。
不管我们最终变得有趣还是无趣,成长总在继续,而青春不过一次。
人生是一场错过,愿你别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