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中思考(p137-138)
1、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
书中案例1:富兰克林在38岁想组建学院时,因为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来当院长,所以延期一年才得以建立,不将就。
书中案例2:志愿者连队的长官推荐富兰克林做指挥官,但是他认为自己不合适,推荐了劳伦斯先生。
书中案例3:组织志愿者会议时,准备工作做得很足,比如志愿书、墨水、笔并放在会场的四周,在宣讲完后当场就有1200人参与填写志愿书。
书中案例4:懂得借力,没有大炮武装城墙,富兰克林尝试各种方法寻求帮助,最终完美完成。
(1)宁缺毋滥,不要为了完成而完成。
为了打卡而打卡,比如我们的早起营,有部分伙伴就是早上设个闹钟,起来打完卡转过头接着睡,那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如关掉闹钟安安心心睡觉,这样为了打卡而打卡,搞得既没早起,也没睡好,双重的得不偿失,何必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看起来特别的努力,读书的时候他们会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都记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洋洋洒洒几大篇,但是成绩却并不怎样;工作的时候,他们又会天天加班,朋友圈总是在半夜发一些“又是一个加班日”这样的感慨,但是升职加薪的身影中也并未见到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不要为了完成学习而学习,也不要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想。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如何提高学习的方法—学习金字塔原理,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下,你的学习在第几层哦?
看看你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
(2)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认清自己很重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可怕的,认不清自己就容易干蠢事,坦诚的面对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不断精进自己
在评价自己的能力时,能力差的人往往极度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最强的人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通过研究发现,因此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达克效应(D-K effect)。
看一看你在愚昧山峰还是平稳高原?你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在哪个位置呢?
(3)凡事提前,过有准备的人生。
利用四象限法则将重要不紧急的事项提前安排,尽量不让他演变成紧急事项,否则不但可能会让自己手足无措,更可能会让事情的结果大打折扣。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注重sop的建立并不断迭代,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获得比较稳定的成果。
(4)学会借力
人无完人,很多事情是需要其他人配合的,要懂得求助,优秀如富兰克林,依然会去求助他人,更何况我们呢?
麻烦别人是一种能力,人生一世,单打独斗并不能改变什么。
你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事事亲为。学习借力,判断哪些事情是可以委托给其他人做,哪些事情找谁可以得到解决,学会借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特别重要。
哪怕不一定会成功,也尽管去尝试,东边不亮西边亮,多求助几个人,总有会选择帮忙的。
3、志愿者精神
书中案例:富兰克林想组建自愿团队,于是撰写并出版《朴实的真理》小册子,让其在民众中广为流传,首先影响民众的思想,先统一其价值观,再影响其行为。思维决定行为,他快速建立了万人志愿者团队,同时志愿者们自发组织快速完成组装装备及武装训练,包括妇女们捐助绸缎彩旗,正所谓“全民参与,人人受益”。
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1994年12月5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在青年一代中发扬光大”。
愿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我们都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帮扶着他人,在一起助力青年成长成功。
4、入乡随俗的本质是尊重他人
书中案例:富兰克林去纽约借大炮,本来克林顿总督是坚决不借的,但是他们按照当地风俗喝酒之后,从借6们大炮、到10门,最后借到了18门优良大炮。(富兰克林本身是不爱喝酒的)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它的含义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来源于百度百科)
所以,并不是说富兰克林和克林顿喝酒,他就借了18门大炮给他,而是因为富兰克林对他的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尊重他人的影响力,他人才会尊重你的影响力。
二、关于如何让自己出圈
人不成功,是因为非傲即惰,无论何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保持谦逊的美德。
持续成长需要稳定增长,凡是优秀的人,都是在不断更新,不断精进、不断迭代自己的。
古有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去找到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人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助力自己变得更好。
被看见是一种能力,让个人成长被看见,被认可会让自己内心愉悦,助力自己变得更好,形成正向循环。
三、利他是最高的利己
什么是利他思维?(来源于百度百科)
定义:利他思维指处理利益(物质与精神)关系时,不但想现在,还要想将来;不但想自己,还要想他人。
思维:是一个人对事进行判断的过程。
思维方式:即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判断事物。
五种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责己思维、目标思维、利他思维、辨证思维。
利他思维具体内容:
1、 考虑别人,别人才会考虑自己。
2、 只有想到将来,才有可能忧患地面对现在。
3、 本质利他才能真正利己。
4、 帮助自己克服自私的人性弱点。
从利己的角度理解利他,也许更加容易理解。
利他就是对待自己人生的一种价值态度。不存在会不会利他的问题,只有懂不懂利他、愿不愿意利他的问题。
利己仅仅局限于利己,利他是最大的利己;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严于律己,学习的无穷境界是善待他人。
(1)利他能够让自己身心愉悦。
当你觉得别人的利益心很强的时候,说明你的利益心也不小;
当你认为别人处处在跟你作对的时候,说明你也在不断跟外界对抗;
当你看到爱情只是面包的时候,说明你也在用物质衡量和换取爱情。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始终处于尖锐地与外界对抗的零和博弈状态,精神紧张,戒备心重,信任感低,内在压力不断增大。
而一心助人为乐,福报他人,就意味着你一定会对他人将心比心,视如己出,从而不断将心底的善良纯真和优秀品德发扬光大。
一方面自己会拥有助人之后自我满足的成就感,一方面身边会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气,也许还有感谢或赞扬,也许没有,但是内心必然更加坦荡。
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氛围或者心境当中,很难没有笑容,没有快乐。
当你从付出中得到快乐,从别人眼中看到的自己变得那么美好,更从中生出深深的感恩之情,才会发现自己最值得肯定的价值。
(2)被尊重,被需要,被认可
多考虑别人的难处,多考虑别人的考虑,多考虑别人的不容易,别人也会更容易理解你!
多考虑为了这段关系的长久,我该做什么比较好,而不是把关系闹僵之后再去缓和。
人际关系无小事,先解决人才能解决事。专注于想人,而不是事情本身,多想想,他人的、被尊重,被需要,被认可的需求。
举例:在微信回复消息的时候,加上表情、哈、啊、哦、嗯等叹词,会让人觉得更加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对话。
(3)爱会回流
真正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真正做到利他,自己会先感到很快乐,帮助别人有收获我们也能收获开心。
四、复盘笔记
1.学到的新知
(1)利他思维指处理利益(物质与精神)关系时,不但想现在,还要想将来;不但想自己,还要想他人;
(2)准备工作要充分,每一个细节流程都需要考虑充分,并形成Sop,最大化提升效率,减少失误,重复是最大的浪费;
(3)当受到别人邀请担任重要职务时,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能不能胜任,保持谦逊,不要随便就答应结果又做不好,可以推荐更加合适的人选。
2.改变的旧知
(1)利他思维就是帮助他人,替他人着想,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2)小事细节没那么重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和节奏就好啦,对细节决定成败认识不够清晰。
3. To Do List
(1)凡事提前做准备,在脑海里先预演一遍,站在不同人的角度都先预演一遍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事件发生时的慌乱和出错;
(2)和人交往中如果有情绪,选择独处用A4纸情绪处理法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后再沟通,只要将来你们还得共事,就不要轻易把坏脾气臭情绪暴露出来;
(3)处理任何事情之前,想想将来,想想他人之后再做决定。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马上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