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有个老实巴交的同事,说话还略带结巴,最近他出名了。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儿子清华毕业后,被康奈尔大学录取了。
“哎呀,穆大真是命好啊,生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
“确实,看他平时三棍子打不出个响屁,没想到儿子这么厉害,是不是亲生的啊?”
……
就在这时候,平时机灵的于师傅看到了穆师傅,一把抓住。
“哎,穆大,你给我们说说,你是怎么教儿子的,我们借鉴借鉴。”
“哎哎呀,我也不知道,我们命好,娃用功么,哈哈哈”他讪讪的笑着,向办公室走去了。
“咦,你们别看不起穆大,他为了儿子的学习付出的比你们多多少,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俩口基本就不看电视,有一回我去他家,全家人坐在沙发上看书,啧啧,现在这样的家庭不多了吧。你说,现在谁家不是把娃关在书房,大人在客厅看电视玩游戏啊。”杨师傅作为他的邻居,说完这一番话,让上述的起哄者都面面相觑。
穆大,何谓穆大也?刚来单位的时候,我悄悄地问过杨师傅。
“个矮,又大舌头,刚分到咱们单位就有了这个绰号。”杨师傅如是说道。
可据我所知,穆师傅是60年代的大学生,是我们单位第一批的高级工程师,到现在,他都在看英文报纸。只是因为他不善言谈,表情木讷些,所以,一些吃瓜群众就真的以为穆师傅是被天上掉的馅饼砸到的幸运儿,而对比之下,自己所谓的机灵聪明更应该得到老天的眷顾,因而生出了好多的愤愤不平。
任何一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哪怕是因为吸毒被抓紧进去两次,好吃懒做的于师傅。听师傅们说,前几天,在饭桌上他拍着儿子的头说“儿子,加油哈,你也要像穆大的儿子一样考大学,挣大钱,将来把我带到美国去。”他儿子将头一甩说道:“你怎么不想着给我留个巨资,让我妥妥的做个富二代了?”
额,大家都将筷子停了几秒,相视而笑。
我知道,孩子的意思不就是说,“你自己都不努力,凭什么这么要求我?”虽然孩子的表达直击心灵,但这难道不就是这多年教育的结果吗,难道不想想当孩子的思想成熟的时候所表现的一切,那是不是就是你的影子呢?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说是四川的一对夫妻,坚信存钱不如生孩子,于是连生了11个娃,他们想着,只要有一个娃有了出息就会改变全家人的命运。网上说有一种笨鸟最讨厌,就是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而四川这一家子,就是使劲下蛋,希望孵出个大鹏,带着全家飞。我的天啦!这是多么荒谬可怕的想法。
当然,这种只付出了基因就等待中大奖的父母少,更多的则是早出晚归给孩子最催肥的事物,最贵的衣服,不让孩子做任何的家务,给报最好的补习班的劳累型父母,在孩子身上,他们最愿意花钱,因为钱是他们认为最能体现付出多少的计量单位。
“我累死累活的挣钱,还不是为了你,你还这么不争气。”这句骂词的普及率极高,这几乎是每个孩子受皮肉之苦的前奏。
也正是因为大家的这种“钱物”付出心理,催生了很多言过其实的补习班,掠夺了孩子的时间,但满足了父母付出的欲望,可悲的是在父母口口声声的“为了你我花了多少钱”的胁迫下,孩子连呼吁的权利的都没有。
杨绛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的榜样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杨老先生更侧重于身教的作用,她甚至说,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她也曾说过,在家里,她和钱钟书看书,钱瑗也就跟着看书的情形。这该就是“身教”的意义吧。
我觉得给予钱财这其实是最省心的路子,但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自己本身的优秀。以身教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优秀的价值与意义才是最长远的教育。更何况,一个自己没有付出足够努力的人,你凭什么要求孩子用尽全身的努力来回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