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我们养的孩子是个人!——Suven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保留着这么一个记忆:小时候,某次歇斯底里的哭闹中,得不到大人的一丝妥协,甚至连听自己表达理由的机会都完全不给,当时有种痛不欲生的无力感,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恨不得立刻离家出走找亲生爸妈去。
事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事情记得牢牢的,等长大了我一定不能做这样的妈妈。没想到我还真的记到了有孩子的今天了。虽然完全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当时那种歇斯底里的崩溃感,现在想想还挺真切的。
还有一个很熟悉的画面:
大人们正聚在一起开心地拿着iPad讨论里面的某件物品。被冷落一旁的孩子踮起脚尖,拼命挤进大人堆里也想探个究竟。好不容易把手伸进去,正想点着屏幕发表一两句意见。被大人一把抱开,说了一句:“小孩子别凑热闹,一旁自己玩。”小孩开始嚎啕大哭,大人们不耐烦地指责起孩子:“你说你哭什么呢?你又看不懂,干嘛非要来捣乱?你就不可以乖一点吗?总那么淘气!再哭,以后不带你出门了!……”
家长们,醒醒吧:
“请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人!”
何为尊重?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言行,现在已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摘至百度)
如何做才是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平等接纳,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他人人格,为他人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欣赏他人,遵守诺言。
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尊老爱幼”,所以知道要尊重长辈、尊重领导,因为对方比我们有“优势”,比如“权高位重”、比如“经验丰富”。然后我们也知道爱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孩子。可我们大都没有想过,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父母把孩子生出来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有探知世界的需求,也有感知世界的能力,如果父母过度地保护或者干预孩子的行为决策,不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需求,使孩子长期被强制压迫个性,不能发挥自我决策力,习惯性依赖父母,不敢大胆尝试新事物,思维局限不善创新,这样孩子会慢慢变得或过于胆怯懦弱、或不懂得尊重他人。
作为成年人已经熟悉尊重他人的做法。但是对于尊重孩子,我们往往做不到,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我认为家长应该从三个方面做起:看(视角)、说(沟通)、做(行为)。
1
第一步,平行的视角。
因为孩子的身高问题,导致孩子看东西的角度和我们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视角,自然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思想。
擅长帮孩子摄影的人一定知道,帮孩子拍照一定要尽可能将镜头跟孩子的视线平行。因为只有和孩子视线一致的高度,才能够反映出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睛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个世界,才能将照片里面的童真体现地更加真切。
同样地,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常常蹲下身子,看看孩子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也要把孩子抱起,让孩子看看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只有当我们有着平行的视角,才能更好地感知孩子的认知和想法,做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2
第二步,对等的沟通。
有一类父母喜欢这么说:“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必须听我的!”或者“你不用再说了,听我的就对!”通常使用在不想跟孩子继续沟通,直接用语言暴力来压制的情况下。
不由分说地制止孩子的表达,用父母的“权利”打压孩子,这是一种完全不对等的沟通方式。如果换作是大人之间的沟通,你应该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被不尊重的感觉。这种沟通的后果,通常是导致孩子内心憋屈,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不懂得应对压力和困难,失去自信,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能寻找其他渠道发泄,比如是语言暴力,或者是行为暴力。
对等的沟通,首先是耐心地倾听。无论孩子的表达是否合理,都应该让他尽情地表达,家长只需要好好听取,不轻易打断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然后站在孩子表述的理由上换位思考,并用孩子接受的沟通方式与之沟通。如果孩子开始使用语言暴力了,当然家长不是应该使用暴力来对付,而是冷冻他,让他冷静到可以正常表达再继续。要记住:目的是解决问题,达成一致的共识,而非打压限制孩子。
3
第三步,平等的行为。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尝试爬高去拿东西的时候,都会进行阻止,因为还太小,容易摔跤,就由大人满足他需求。也有家长强制阻止孩子学习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自己可以继续该行为,但孩子绝对不行。甚至看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会乱走,把孩子当宠物一样关在某个局限的空间里,限制自由。说实话,每每看到这些画面,我都很想问那些家长:“你知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人?”
在确保安全或者提供保护的情况下,甚至创造环境也要让孩子尽可能地去实践自己的行动。放手让孩子凭借自己的好奇去探知这个世界,让孩子相信我们能做的,他们也一样可以。哪怕碰壁,哪怕会摔跤,那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家长怀抱独自奔跑,在那时候才开始摔跤会伤得重很多。
当然,我们也要让孩子看到,我们都不愿意去做,不能去做的,他们也应该一样停止行动。
孩子会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模仿力是孩子天生的超能力。当我们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的时候,作为家长就应该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么孩子才能够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正确地感知这个世界。
4
只有我们用跟孩子平行的视线去了解他们的世界,有尝试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而后进行沟通,并且做到言行一致,放手让孩子做探知世界的行为时,我们的孩子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好地学会用正确的思维去了解这个世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变成一个有自信,有能力,有想法,有行动,也懂的尊重他人的独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