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大宗师1-庄子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作为,是用他智慧所通晓的知识哺育、薰陶他智慧所未能通晓的知识,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


大宗师其实在庄子里还是指他最高的道,这一篇论述道是什么,大体先略读一遍,很长,堪比齐物论,大约用整个二月份才能看完。

自己个人理解:他把知分为两个方向,知天、知人,天代表自然规律,事物发展规律,人代表人事规律,包括人性,社会规律。知的极点不是什么都知道,是了解自然规律遵循天道,是用自己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规律,来指导自己。

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这句话自己触动最大,人是不可能都知道的,要善于思考、变通,用自己所知道的去养自己所不知道的。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天年而善终。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呢?


感叹庄子的严谨,是啊,自己现在所学都是别人教的,这其中有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呢,我怎么分辨一个知识是出于自然真理还是谬误。有时候秉持的观念是真是假?是好是坏?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况且有了“真人”方才有真知。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颤慄,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只有智慧能通达大道境界的人方才能像这样。


给出了跟着真人去学,才能学到真知,那什么样的是真人?庄子给指路呢,哈哈,找这样的人去学:

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前半段很赞同,后半段成神了,后半段明显超出了身体界限,是指一个人精神的定力吗?我愿意这样理解为精神意志超强的人,因为我觉得不会有人入水不淹死,入火不觉得热。这明显跟庄子遵循自然规律相违背,一个人的身体无法达到这样的境地,我们是有机生物体,浴火会化成碳。我是学化学的,哈哈哈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忧愁,他吃东西时不求甘美,他呼吸时气息深沉。“真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根,而一般人呼吸则靠的只是喉咙。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语。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


真人,定力十足,要看一个人是否闲适自得,不急匆匆做事,不疾言厉色,大体就是吃的香,睡的香,慢悠悠的人。哈哈哈,至于他写的呼吸用后脚跟,应该是说呼吸也是慢速,直达腹部的。瑜伽里就有调节呼吸,深呼吸对人身体好处多多。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


哎,庄子可太会论证了,这是论证齐物论里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啊,生就是死,那对生就不需要太喜悦,对死也不需要过于恐惧。来于世间,享受这段旅程,少年天真,青年蓬勃,中年淡定,孩子抚慰人心,体验童真,老人生病,观察痛苦,这些都是教人成长,自己早晚都要经受。等垂垂暮年,放慢节奏,感受一切。

就如去年,感觉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之前是一片蒙蒙,自己只知道奔跑,在别人跟我说的赛道上。喜怒哀乐都被外物牵着走,现今,慢慢回归自我觉醒的感觉。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且正在慢慢做。

可以说,如果现在我中彩票1000万,我更不需要改变了,就继续现在的生活,主要带娃,次要看书,做视频,如果明年我就翘辫子了,也是如此,需要多做的是跟父母多聊聊天。如果说现在返贫,一贫如洗,我还是要改变一点,多去赚点现钱。

所以,今年新年语是家人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这两点太重要了。

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真好啊,这么淡定的人,可是喜怒跟四时一样自然,那在寒冷的冬天还是要打哆嗦的,这跟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可是矛盾的呢。还是要自然,所以找真人就是找尽量淡定的人,看似跟平常人没啥区别,但是内心完全两个世界。

是啊,人至中年,每个人看似相同,内里却千差万别,用人心去识别人心。不能继续用眼看人,用耳朵听人。要用心感受一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