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元复始,万物生机;东风唤春,蛰虫欲语。寒梅雪凌,水暖消冰;三阳开泰,阳气腾升。语燕旋庭,土牛犁耕;四野鼎沸,春市已成。惠风畅馈,雀跃沉醉;炮竹爆鸣,慨赋新岁。稼穑酬勤,红颜易逝;醒梦今朝,几人知惜?今日立春,廿四节首;欣然感赋,䄊贺新途!
庆千秋·2021年立春感赋
岁末春来,看迎春蕊绽,笑脸生姿。新枝着雨,初露料峭春仪。风邀紫燕,料今宵、新梦如期。浑未觉、年年此刻,归心如箭飞驰。
叹赏东风神异,染柳薰梅急,少有闲时。闲时又吹水浪,鱼跃江堤。生机勃郁,荡兰舟、鹅鸭鸣啼。相见乐、花开草发,立春节庆亭西。
词牌简介———
庆千秋,调见《翰墨全书》。周密《天基圣节乐次》云:“第十盏,笛独吹高平调《庆千秋》。”
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立春祭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俗。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从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拜太岁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