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读完了许渊冲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在我读他的《不负少年时》一书时,我就惊诧于许老的记忆力,一个百岁老人,怎么对求学生涯的老师、同学记得那么深刻,以至于哪节课学了什么内容都一清二楚。当时我就猜测他一定有写日记的习惯,果然如此。
求学日记一书是许渊冲在1938—1943年间的日记,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上课考试、读书思考、从军、交友恋爱等多方面。给我们展示了一代翻译泰斗青年时期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从《许渊冲百岁自述》一书中也可以看出,他一生都保持了记日记的好习惯。
在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中,也提到过吴宓先生及《吴宓日记》。他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吴宓先生一生都在坚持写日记,他的日记每篇都是很好的散文,或者简洁明了,或者雍容大度,或者深刻尖锐。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写日记的那些名人。胡适,曾国潘,蒋介石,雷锋,郑孝胥,曾纪泽……
晚清四大日记:《越缦堂日记》、《缘督庐日记》、《湘绮楼日记》、《翁同龢日记》。
民国四大日记:《竺可桢日记》、《顾颉刚日记》、《静晤室日记》、《吴宓日记》。
还有《曾国潘日记》、《胡适日记》,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这些大咖们都在写日记,日记有什么好处呢。写日记能提高智商,能改善和增强记忆力,能加强自律,还能疗伤,能增加自信。
就拿我们在简书写文章来说,许多朋友坚持日更,也可以说是写日记了。内容包罗万象,写法不拘一格。刚开始我还对“碎碎念”文排斥,对只有日期没有题目的文不屑一顾。我现在终于改变了我的偏执,接纳了别人的水文。其实,这是一个人记录自己生活与成长的过程。不管他用何种方式,都能在以后唤醒他的记忆。
以前的日记大多写在纸上,现在我们的日记可以记在手机里、电脑里。想给大家分享就公开,不想分享就私密保存。不用计较写的好与不好,坚持写就是了。
昨日傍晚天空